400-888-6175
教师招聘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教师招聘 > 考试资料 > 幼教 > 大纲
2017年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幼教》考试大纲
发布日期: 2017-07-20      来源:卓兴教育
分享到:

2017年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幼教》考试大纲

 录

第一部分 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

第一章 教师职业道德概述

第二章 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与专业理念

第二部分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第一章 学前儿童的感知觉和注意的发展

第二章 学前儿童的记忆与想象的发展

第三章 学前儿童的语言和思维的发展

第四章 学前儿童的情绪与情感 

第五章 学前儿童的个性

第六章 学前儿童的气质和自 我意识 

第七章 学前儿童的亲子关系( 早期依恋及其影响)

第八章 学前儿童的同伴关系

第九章 学前儿童的社会行为 

第十章 学前儿童的道德发展 

第十一章 学前儿童的音乐能力发展 

第十二章 学前儿童的美术能力发展 

第十三章 学前儿童的游戏心理发展

第三部分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工作指导

第一章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概述 

第二章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中的目 标、内容分析及环境创设

第三章 幼儿园教育活动组织与指导 

第四章 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 

第五章 幼儿园区角活动的设计与实践指导

第六章 幼儿园游戏活动的实践指导

第七章 幼儿园其他工作的实践指导 

第四部分 学前儿童卫生学

第一章 健康概念与学期儿童生长发育 

第二章 学前儿童常见病、传染病及其预防

第三章 学前儿童心理发育和心理行为问题及其预防

第四章 学前儿童的营养与托幼机构的膳食卫生 

第五章 托幼机构保教活动卫生 

第六章 托幼机构的环境卫生 

第七章 托幼机构的安全与意外事故的处理 

第八章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 

第五部分 学前教育政策法规

一、中共中央、国务院及国家部委相关政策法规

二、省委省政府及相关单位政策法规

附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 试行) 》

3 ~ 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第一部分 幼 儿园 教师职业道德

第一章 教师职业道德概述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概念及特点

( 一) 教师职业道德概念

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中所应遵循的行为准则和必备的道德品质。 它是社会职业道德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教师行业特殊的道德要求。

( 二) 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

1 境界的高层次性

2 意识的自觉性

3 行为的典范性

4 影响的深远性

二、教师职业道德的作用

( 一) 教育作用

通过教师职业道德学习, 培养教师道德信念, 形成教师的职业风范, 塑造教师的理想人格,提高教师的精神境界和师德水平, 强化教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自豪感。同时帮助教师正确认识教师劳动的意义和价值。

( 二) 调节作用

通过教育、评价、命令等方式, 指导和纠正教师的职业行为, 协调教师劳动中的各种关系。 ( 如师生关系、教师与家长的关系、教师与教师的关系和教师与社会的关系等)

( 三) 导向作用

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容为教师的职业行为和师德修养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其导向作用集中体现在教师职业道德的原则、规范和要求之中。

( 四) 促进作用

教师职业道德对教育教育教学工作和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三、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 一) 忠于人民教育事业的原则

( 二) 教育民主原则

( 三) 教育人道主义原则

第二章 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与专业理念

一、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

( 一) 对待幼儿教育事业的道德

热爱教育事业是幼儿园教师的基本道德准则, 也是幼儿园教师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条件。

( 二) 对待幼儿的道德

热爱幼儿是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 是评价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水准的重要指标。

( 三) 对待幼儿园教师集体的道德

要建立融洽和谐的同事协作关系和形成集体与集体通力合作的良好关系。

( 四) 对待自己的道德

教师自 身的业务提高和道德修养是衡量师德高低的重要标准。 幼儿园教师要严格要求自 己, 以自己的知识、技能去影响幼儿, 还要以自己的品行、仪表去感染幼儿。

二、幼儿园教师专业理念与师德( 详见《 幼儿园 教师专业标准》)

( 一) 职业理解与认识

( 二) 对幼儿的态度与行为

( 三) 幼儿保育和教育的态度与行为

( 四) 个人修养与行为

附录: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 教育部 中国 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 委员 会 2008 年 9 月 1 日 公布)

教师[ 2008] 2 号(2008 年修订)

一、爱国守法。 热爱祖国, 热爱人民, 拥护中 国共产党领导, 拥护社会主义。 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 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 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 。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二、爱岗 敬业。 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 志存高远, 勤恳敬业, 甘为人梯, 乐于奉献。 对工作高度负责, 认真备课上课, 认真批改作业, 认真辅导学生。 不得敷衍塞责。

三、关爱学生。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 尊重学生人格, 平等公正对待学生。 对学生严慈相济, 做学生良师益友。 保护学生安全, 关心学生健康, 维护学生权益。 不讽刺 、挖苦、歧视学生, 不体罚 或变相体罚 学生。

四、教书育人。 遵循教育规律, 实施素质教育。 循循善诱, 诲人不倦, 因材施教。 培养学生良好品行, 激发学生创新精神, 促进学生 全面发展。 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五、为 人师表。 坚守高尚情操, 知荣明耻, 严于律己, 以身作则 。 衣着得体, 语言规范, 举止文明 。 关心集体, 团结协作, 尊重同事, 尊重家长。 作风正派, 廉洁奉公。 自 觉 抵 制 有偿 家教, 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

六、终身学习 。 崇尚科学精神, 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 潜心钻研业务, 勇于探索创新, 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第二部分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第一章 学前儿童的感知觉与注意的发展

一、学前儿童感知觉的概述

( 一) 感觉和知觉的概念

( 二) 感觉和知觉的种类

1 感觉的种类: 包括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肤觉、运动觉、平衡

觉、机体觉。

2 知觉的种类: 按知觉中起主导作用的感觉器官活动可分为视知觉、听知觉和味知觉等; 按知觉的对象可分为物体知觉和社会知觉。

二、学前儿童的感知觉的发展

( 一) 视觉的发展

1 视觉集中

2 视觉敏度

3 颜色视觉

( 二) 听觉的发展

1 听觉敏度

2 听觉定位

3 听觉辨别

( 三) 知觉的发展

1 空间知觉的发展: 表现在形状知觉、 深度知觉、 方位知觉、 大小知觉等方面。

2 时间知觉的发展

3 知觉恒常性

三、注意的概述

( 一) 注意的概念

注意并非独立的心理过程, 而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 和集中。 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基本特点。

( 二) 注意的分类

1 无意注意: 也叫 不随意注意。 它既无预定目 的, 也不需要意志努力。 无意注意是被动的、是对环境变化的应答性反应。

2 有意注意: 是指有预定目 的、 需要一定意志努力 的注意。 是注意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形式。

四、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

( 一) 学前儿童无意注意的发展及特点

1 刺激物的物理性仍然是引起无意注意的主要因素

2 与学前儿童的兴趣和需要有密切关系的刺激物, 逐渐成为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

3 随年龄增长不断稳定和深入

( 二) 学前儿童有意注意的发展及特点

1 受大脑发育水平的局限

2 在外界环境, 特别是成人的要求下发展的

3 在活动中完成的

五、注意的品质

1 注意的广度: 是指在同一瞬间所把握的对象的数量。

2 注意的稳定性: 是指注意集中于同一对象或同一活动中所能持续的时间。

3 注意的转移: 是指幼儿自 觉地调动注意, 使之从一个对象转换到另一个对象上。

4 注意的分配: 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集中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活动上。

六、学前儿童注意分散和防止

( 一) 引起学前儿童注意分散的主要原因

1 过多的无关刺激

2 疲劳

3 缺乏兴趣

4 教学活动组织不合理

( 二) 学前儿童注意分散的防止

1 避免无关刺激的干扰

2 根据幼儿的需要与兴趣组织活动

3 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的交互并用

4 合理地组织教学活动

第二章 学前儿童记忆和想象的发展

一、记忆的概述

( 一) 记忆的概念

记忆是人脑保持信息、加工信息和提取信息的心理过程。 记忆是在感知的基础上形成的, 是儿童学习 与发展的重要条件。 儿童的记忆能力是先天的, 所以婴儿就具有记忆能力。

( 二) 记忆的分类

1 从内容上看, 记忆可分为符号记忆和形象记忆。

2 从对识记的态度看, 记忆可分为无意识记与有意识记。

3 信息加工理论把记忆分为感觉记忆( 瞬时记忆) 、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类模式。 都包括编码、保持、提取和遗忘等操作。

二、幼儿的记忆特点

( 一) 有意识记较弱, 无意识记占主导地位。

( 二) 学前儿童既有机械识记, 也有意义识记。

( 三) 学前儿童的再认和再现能力随年龄增长而提高

三、儿童的记忆策略

( 一) 视觉复述策略

( 二) 特征定位策略

( 三) 复述策略

( 四) 组织性策略

( 五) 提取策略

四、想象的概述

( 一) 想象的概念

( 二) 想象的种类

1 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

2 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和幻想

五、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

( 一) 学前儿童的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

1 以无意想象为主

2 有意想象开始发展

( 二) 学前儿童的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1 以再造想象为主

2 创造想象开始发展

六、促进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策略

( 一) 丰富学前儿童的表象, 发展其言语表现力

( 二) 在文学艺术等多种活动中创造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条件

( 三) 在游戏中, 鼓励和引导学前儿童大胆想象

( 四) 创造自 由宽松的气氛, 鼓励每个学前儿童的自 由创造

第三章 学前儿童的语言和思维的发展

一、儿童语言发展的概述

儿童获得语言, 便开始掌握社会交往和思维的工具, 儿童逐渐开始使用语言来表达自 己的需要和情感, 用语言来调节自 己的动作和行为,用语言来认识整个世界。

二、儿童语言的发展

( 一) 语音的发展

随着近似词音节的增多并能说出 一些单词, 无意义的连续音节就逐渐减少。 儿童大概到 4 岁 左右才能全部掌 握本民 族语言的 全部语音。

( 二) 语法结构的发展

即儿童初步掌握组词成句的规律。 2 ~ 6 岁 儿童的语法结构大致按如下趋势发展: 从混沌一体到逐步分化, 句子结构从简单到复杂, 句子结构从不完整到完整, 句子长度由短到长。

( 三) 语义的发展

儿童理解语义包括词义和句义两个方面。 语义的发展晚于语音和语法结构的发展。 如果 4 岁 前儿童基本获得了语音和语法结构的话,那么, 相应水平的语义要到 8 ~ 9 岁才能获得。

三、儿童语言的交际功能

( 一) 从自 我中心语言到社会化语言

1 儿童自 我中心语言包括无意义字词的重复, 独白以及双人或集体的独白。

2 社会化语言包括适应性告知, 批评和嘲笑, 命令、 请求和威胁,问题与回答四种。

( 二) 从外部语言到内部语言

四、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

( 一) 直觉行动思维

1 直觉行动思维概念

2 直觉行动思维的发展

直觉行动思维使儿童能对事物做出 一定程度的概括, 在刺激物的复杂关系和反应动作之间形成联系。 一方面使儿童的动作得以协调,另一方面帮助儿童把客体从时间和空间上组织起来。

3 直觉行动思维的特点

直觉行动思维具有范围的狭窄性和内容的表面性。 这种思维一直延续至幼儿园小班时期。

( 二) 具体形象思维

1 具体形象思维的发展

幼儿期儿童主要的思维方式是具体形象思维。 这时儿童的思维主要依赖于事物的具体形象、表象以及对表象的联想进行。 儿童能够借助表象认识个别对象。 具体形象思维是直觉行动思维的演化结果。

2 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

一是具体性和形象性, 二是开始认识事物的属性。

( 三) 抽象逻辑思维

1 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

儿童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发展到抽象逻辑思维是思维发展过程中的质变。

2 抽象逻辑思维的特点

其特点一是带有很大的具体性, 儿童需要通过直观形象来理解抽象的超经验的概念, 即表现为具体形象思维与抽象逻辑思维并存于思维活动中进行消长的过程。 二是抽象逻辑思维是不自 觉性与自 觉性在思维活动中进行消长的过程。

五、皮亚杰的儿童认知 /智慧发展的阶段性理论

( 一) 感知运动阶段( 0 ~ 2 岁)

( 二) 前运算阶段( 2 ~ 7 岁)

( 三) 具体运算阶段( 7 ~ 11 岁)

( 四) 形式运算阶段( 从 11 或 12 岁开始) 。

第四章 学前儿童的情绪与情感

一、情绪与情感的概述

( 一) 情绪与情感的概念

情感是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 情绪是情感的具体形式和直接体验, 情感是情绪的经验概括。

( 二) 情绪和情感对学前儿童的发展的价值

1 人类婴儿先天的情绪反射是今后情绪和情感发展的起点。

2 情绪是激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驱力。

3 情绪具有发动和组织人的探究行为的功能, 能够促进或干扰认知的发展。 

4 情绪具有人际交往功能。

儿童早期的情感发展对今后人格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而早期的情感创伤也会产生不利的后续影响。

二、儿童的基本情绪

( 一) 儿童的基本情绪

1 微笑

2 痛苦与悲伤

3 焦虑和恐惧

4 愤怒

( 二) 幼儿的情绪和情感特点

1 易变换

2 易冲动

3 易传染

4 易外露

三、学前儿童的情绪和情感的发展

( 一) 学前儿童情绪的发展

1 情绪的社会化

2 情绪的丰富和深刻化

3 情绪的自 我调节化

4 情绪控制与掩饰的成分增加

( 二) 学前儿童高级情感的发展

1 道德感

2 理智感

3 美感

四、学前儿童的情绪理解与调控

( 一) 学前儿童的情绪理解

儿童情绪的表达能力与其对他人情绪的理解能力密不可分。 随着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4 ~ 5 岁的幼儿能正确判断各种基本情绪产生的外部原因, 并能根据一个人当时的情绪预测其行为。

( 二) 学前儿童的情绪调控

儿童对自 身情绪的调控有一个发展的过程。 这一过程实质上是一个不断观察与学习、不断形成新的条件反射和不断接受强化的过程。

第五章 学前儿童的个性

一、个性的概述

( 一) 个性概念

个性即个体在物质活动和交往活动中形成的具有社会意义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系统。

( 二) 个性的结构

个性作为一个心理特征系统, 包括三个彼此紧密相连的子系统: 个性倾向性系统、自 我意识系统和个性心理特征系统。

1 个性倾向性系统包括需要与动机、 兴趣、 志向、 世界观等要素,是推动个性发展的动力因素, 决定一个人的活动倾向性、积极性, 集中体现了个性的社会实质。

2 自 我意识系统是一系列自 我完善的能动结构, 充分地反映着个性对社会生活的反作用, 是人的心理能动性的体现。 包括自 我评价、自我体验和自 我监控三个方面。

3 个性心理特征系统是个性独特性的集中体现, 包括气质、能力、性格等心理成分, 其中性格是个性最核心的特征。

二、个性的特征

( 一) 个性的整体性

( 二) 个性的开放性

( 三) 个性的稳定性

( 四) 个性的独特性

第六章 学前儿童的气质和自 我意识

一、气质的概述

( 一) 气质的概念

气质是人心理活动动力方面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 它表现为心理活动的速度( 如言语速度、思维速度等) 、强度( 如情绪体验强弱等) 、稳定性( 如注意集中的时间长短) 和指向性( 如内向 或外向) 等方面的特点和差异组合。

( 二) 气质的类型

1 古希腊希波克拉底对气质类型的划分为胆汁质、 多血质、 抑郁质、粘液质。

2 巴甫洛夫的神经活动类型划分为: 强而不平衡型; 强、平衡且灵活型; 强、平衡而不灵活型和弱型。

3 托马斯根据活跃水平等九个维度, 将婴儿的气质划分: 容易照看型、难以照看型、 缓慢发动型。 此外, 另 有 35% 的婴儿属 于混合型气质。

二、气质发展的特点

( 一) 稳定性

( 二) 可塑性

三、自 我意识的概述

( 一) 自 我意识的概念

 我意识是意识的一种形式, 指主体对自 身的意识。 成熟的自 我意识至少表现在三个不同的层次上。

( 二) 自我意识的结构

1 自我认识: 包括自 我观察、自 我分析和自 我评价。

2 自我体验: 它是指自 我意识在情感上的表现, 主要有自 尊感和自信感。

3 自我监控: 自 我意识在意志和活动方面表现为自 我检查、 自我监督和自 我控制。

四、自我意识的发展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自我评价、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的发展的三个方面。

( 一) 自 我评价的发展特点

1 从依从性评价发展到独立性评价

2 从片面、表面性评价发展到全面、深刻性评价

3 从主观性评价发展到客观性评价

( 二) 自 我体验的发展特点

1 从与生理相关的体验到向社会性体验发展。

2 易受暗示性。

3 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丰富, 并有一定的顺序性。

( 三) 自 我控制的发展特点

1 坚持性和自 制力

2 具有年龄特点和性别差异。

第七章 学前儿童的亲子关系( 早期依恋及其影响)

一、依恋概述

早期亲子关系主要表现为依恋。 依恋是是一种强烈的持久的情感联系。 这种母婴之间的联结, 在本质上是一种融情绪、情感、态度及信念于一体的复杂系统, 其进化与发展的基础是未成熟、弱小的儿童趋近依恋对象的需要。 其生物意义在于个体可以从中获得关爱和安全感,其社会意义在于奠定了儿童日 后情感的重要基础。

二、依恋的发展过程

( 一) 依恋建立的前提

依恋的发生与建立过程是儿童心理逐渐趋向成熟的过程。 为此,依恋的建立需要儿童的识别记忆和客体永久性与“ 人物永久性冶发展。

( 二) 依恋形成的标志

英国心理学家谢弗提出, 依恋形成的标志需要符合三条原则: 代表性, 稳定性与普遍性。

( 三) 依恋的形成阶段

1 无分化阶段( 0 ~ 3 个月 )

2 低分化阶段( 3 ~ 6 个月 )

3 依恋形成阶段( 6 个月 到 2~ 5 岁)

4 修正目 标的合作阶段( 2~ 5 岁以后)

三、依恋的类型

( 一) A 型: 即焦虑—回避型依恋

( 二) B 型: 即安全型依恋

( 三) C 型: 即焦虑—抗拒型依恋

其中, B 型为良好、积极的依恋, A 型和 C 型属于消极、不良的非安全型依恋。

四、影响依恋安全性的因素

( 一) 稳定的照看者

( 二) 照看的质量( 包括照看的态度和环境)

( 三) 儿童的特点

( 四) 家庭的因素

五、早期依恋对后期行为的影响

( 一) 早期依恋对认知的影响

( 二) 早期依恋对情感的影响

( 三) 早期依恋对社会行为的影响

第八章 学前儿童的同伴关系

一、同伴关系概述

( 一) 同伴关系的概念

同伴关系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 或者主要指同龄人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之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

( 二) 同伴关系的性质

1 垂直关系: 是指那些比儿童拥有更多知识和更大权利的成人( 主要包括父母和教师) 与儿童之间形成的一种人际关系。 它体现了成人和儿童之间的一种“ 权威—服从冶 关系, 这种人际关系交往双方在心理上和地位上是不对等的;

2 水平关系: 是指儿童与那些和他具有相同社会权利的同伴之间形成的一种人际关系。 它体现了儿童和生理心理方面处于相同地位的同伴之间的一种“ 平等—互惠冶 关系。在儿童社会化过程中, 水平关系比垂直关系对儿童的影响更强烈、更持久。 一般来说, 儿童通常喜欢与同龄伙伴交往, 而喜欢与年长儿童交往胜于与年幼儿童交往。

二、同伴关系的功能

( 一) 帮助发现自 我的功能

( 二) 赋予社会知觉的功能

( 三) 提供情感支持的功能

三、同伴关系发展的趋势

( 一) 儿童交往的特点

( 二) 儿童交往的策略

1 发起

2 协调

3 交换

四、影响儿童同伴交往的因素

( 一) 儿童自 身的特点

1 儿童的行为特征

2 儿童的认知能力

3 儿童的身体吸引力

( 二) 外部环境的作用

1 父母的鼓励

2 教师的影响

3 玩具与电视

第九章 学前儿童的社会行为

一、学前儿童的亲社会行为

( 一) 亲社会行为概念

亲社会行为通常是指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 包括分享、合作、助人、安慰、赠与等。 是一种个体帮助或打算帮助其他个体或群体的行为趋向。 亲社会行为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指标, 又是社会化的结果。

( 二) 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阶段和特点

1 亲社会行为的萌芽( 2 岁左右)

2 各种亲社会行为迅速发展, 并出现明显个别差异( 3 ~ 6 岁)其特点为: 一是合作行为发展迅速; 二是分享行为受物品的特点、数量、分享的对象的不同而变化。 三是出现明显的个性差异。

( 二) 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

1 换位思考问题

2 移情作用

3 父母抚养方式

4 不同文化的影响

二、学前儿童的攻击行为

( 一) 攻击行为的概念

攻击行为是一种以伤害他人或他物为目 的的行为。 同亲社会行为一样, 是儿童个体社会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攻击性发展状况既影响儿童人格和品德发展, 同时也是个体社会化失败的一个重要指标。

( 二) 儿童攻击行为的发展变化

1 儿童攻击行为的两种表现形式: 一种是工具性侵犯, 即儿童渴望得到一种物体、权力或空间, 并且努力去得到它, 他们为此推、喊或者攻击挡路的人。 另一种是敌意性侵犯, 意味着伤害另 一个人, 如打、踢或威胁别人去痛打一个同伴。

2 年龄较小的儿童的侵犯性要高于年龄大一些的儿童, 而且前者

的工具性侵犯的比率高于后者。

3 在整个学前期, 儿童的工具性侵犯呈减少趋势, 敌意性、故意性侵犯呈增多趋势。

( 三) 攻击行为的影响因素

1 儿童的教养环境

2 儿童社会认知的缺陷和歪曲

3 社会交流与文化影响

第十章 学前儿童的道德发展

一、道德发展的概述

影响儿童行为的内在因素是道德。 儿童外在行为的获得、儿童是否愿意采纳社会标准, 这不仅仅是一个接受外部强加的指令的过程, 更是一个内化的过程。 儿童的这一内在的自 我约束即道德的发展。

二、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道德判断的发展经历两个阶段:

( 一) 他律性道德( 大约 5 ~ 10 岁)

( 二) 自 律性道德( 大约 10 岁以后)

三、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

科尔伯格将儿童道德发展划分为三个水平、六个阶段:

水平一: 前习俗道德水平( 大约在学前期至小学低、高年级)

阶段一: 以服从与惩罚为取向

阶段二: 以工具性目 的为取向

水平二: 习俗道德水平( 大约自 小学高年级开始)

阶段三: 以“ 好孩子冶 为取向

阶段四: 以维持社会秩序为取向

水平三: 后习俗道德水平( 大约自 青年末期接近人格成熟时开始)

阶段五: 以社会观念为取向

阶段六: 以价值观念为取向

四、儿童道德发展的影响因素

( 一) 认知因素

( 二) 同龄人的交往

( 三) 儿童的养育实践

( 四) 教育与文化

第十一章 学前儿童的音乐能力发展

一、儿童音乐能力 发展的一般年龄特征

舒特· 戴森以英国和欧美儿童为背景, 归纳的 0 ~ 17 岁 儿童音乐能力发展的一般特点是:

0 ~ 1 岁: 对声音做出各种反应。

1 ~ 2 岁: 自发地、本能地“ 创作冶并唱歌。

2 ~ 3 岁: 开始模仿唱出听到的歌曲片段。

3 ~ 4 岁: 能感知旋律轮廓, 可以培养绝对音高。

4 ~ 5 岁: 能辨别音高、音区并重复简单的节奏。

5 ~ 6 岁: 能理解响亮之声与柔和之声, 能从简单的旋律或节奏模式中辨认出相同的部分。

6 ~ 7 岁: 在唱歌的音高方面已较为准确。

7 ~ 8 岁: 有鉴赏协和音与不协和音的能力。

8 ~ 9 岁: 节奏感明显提高。

9 ~ 10 岁: 逐步具有韵律感, 能感知两声部旋律。

10 ~ 11 岁: 和声概念建立。

12 ~ 17 岁: 音乐欣赏、认识和情感反应能力均逐步提高。

二、儿童歌唱的发展

( 一) 从“ 本能歌冶 到“ 轮廓歌冶

1 音高由模糊不清到逐渐分离。

2 音程以二度和小三度音程为主。

3  2 岁 以前基本无调性, 旋律起伏不定, 节奏散漫,2 岁 以后节奏组织逐步完善。

4 在自 发地创作“ 本能歌冶 的同时接受与年龄相适应的标准的创作歌曲和民歌等。

5 3 岁以后幼儿歌的“ 轮廓冶 逐渐清晰, 开始走向 内 容的充实和完善。

( 二) “ 第一稿冶 歌曲的产生

儿童掌握一首歌曲的基本过程是: 先要学会歌词, 接着是节奏, 然后是旋律轮廓和音程。

5 岁儿童能够较好地唱出 一首歌曲, 并可能拥有一个广泛的与其文化背景相适应的歌曲 “ 保留 曲 目 冶 , 但此时儿童的歌唱仍达不到完善、准确的水准。

三、儿童节奏能力 的发展

儿童节奏感和节奏技能随年龄增长而提高。

 1~ 5 岁开始, 儿童试图使身体动作与听到的歌曲合拍。4 ~ 5 岁 儿童能成功模仿打出 2、3 或 4 个音符组成的简单节奏模式。6 ~ 11 岁儿童进入节奏感的稳定发展时期, 6 岁 儿童大多能模仿3、4 个音符组成的节奏模式。8 ~ 12 岁儿童能准确模仿 5 个和 7 ~ 8 个音符组成的节奏模式。

四、儿童旋律感的发展

( 一) 音高辨别力的发展

( 二) 绝对音高的发展

( 三) 调性感的获得

第十二章 学前儿童的美术能力发展

一、儿童画的心理价值

( 一) 儿童画是视觉语言的表达方式

( 二) 儿童画是创造力的表现

二、儿童绘画能力 的发展

( 一) 涂鸦期( 1 . 5 ~ 2 . 5 岁) : 无秩序的信手涂鸦。

( 二) 象征期( 3 . 5 ~ 4 岁 ) : 也称为“ 命名 的涂鸦期冶 。 儿童开始对自己画出的图画赋予事物的名称。

( 三) 定型期( 4 岁以后) : 又称图式期。 4岁以后儿童开始努力将头脑中的表象用图画的方式表现出来。

1 蝌蚪人

2 逐渐完备的正面人

3 侧面人

( 四) 写实期( 大约 10 岁左右) : 经过训练, 儿童开始用写实的眼光观察事物, 正确表现物体的远近和光线的明暗, 注意对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画面的布局结构等。

三、学前儿童绘画与其他心理活动的关系

( 一) 绘画与情感

( 二) 绘画与言语发展

( 三) 绘画与信息加工

( 四) 绘画与智力发展

( 五) 绘画与概念形成

四、如何读懂儿童画

( 一) 作画的顺序

1 儿童一般先画轮廓, 再补充细节。

2 儿童所画的第一个人通常是最爱他的人, 或者在他看来是最重要、最权威的人。

3 图画中成员的先后次序反映了儿童眼中家庭成员的地位。

( 二) 形象的大小

一个人在儿童画中越高大, 表明这个人在儿童心目 中越有威信、越重要。

( 三) 人物关系

1 儿童通常把自 己画在依恋对象的旁边。

2 家庭成员之间的距离, 表明了儿童在情感上与之的亲疏。

( 四) 细部处理

如儿童详尽地表达五官的细部, 对脸部的兴趣明显大于身体其他部位, 说明这位亲人对儿童非常重要。 如果儿童画中人物面部五官缺失, 通常是儿童对该人物有消极的负面情绪的反映。

( 五) 图画的色彩

儿童画中的色彩是情感的温度计。

1 儿童喜欢将自 己钟情的人物和事件涂上暖色调, 用最鲜艳的色彩点染自 己心目 中的亲人, 会给他们穿上彩虹般的盛装。

2 暗淡的色彩是暗淡心情的反映。 儿童画中的冷色调表明孩子与所画人物关系不和谐, 而黑色通常表明 孩子对此人在情感上难以接受。

 

第十三章 学前儿童的游戏心理发展

一、儿童游戏心理结构

从心理学视角分析, 游戏是多种心理成分参与并且以某种行为方式表现出来的复合性心理活动。

( 一) 儿童游戏的心理结构中, 认知是重要因素。

( 二) 儿童游戏的心理结构中, 动机和情绪是基本成分。 游戏过程中儿童情绪体验的性质往往决定了 游戏过程的创造性、 积极性和主动性。

( 三) 游戏过程中 儿童的语言具有两种形态: 游戏语言与角 色语言。 游戏语言体现儿童对游戏的向 往、 追求和在游戏中 体会的满足。角色语言决定于特定角色体验及其外化的表征方式。

( 四) 游戏过程中的动作包括表情、 手势及材料操作, 也是情感交流、角色扮演或造型的基本表现方式。

二、游戏中学前儿童的心理特点

( 一) 游戏中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特点

1 游戏中儿童语言发展特点

2 游戏中儿童创造力发展特点

3 游戏中儿童智力发展特点

( 二) 游戏中学前儿童社会化发展特点

1 游戏中的角色社会化

角色社会化是儿童学习社会角色规范并且形成相应的行为模式的过程。 游戏中学前儿童角 色社会化主要体现于初步形成一定的社会角色。

2 游戏中情感社会化

主要通过两条途径实现: 一是游戏的社会性使儿童的社会性情感增强; 二是从亲子游戏向同伴游戏扩展, 儿童的人际情感不断复杂化并且获得多种情感寄托。

3 游戏中道德社会化

游戏规则是一种特殊形态的道德规范。 游戏中儿童道德社会化的特点主要表现在游戏规则的内化与发展之中。

( 三) 游戏中学前儿童自 我意识发展特点

二、学前儿童游戏心理的发展趋势

( 一) 学前儿童游戏心理发展过程

皮亚杰把儿童游戏的发展划分为三个基本阶段:

1 练习性游戏阶段( 0 ~ 2 岁)

2 象征性游戏阶段( 2 ~ 7 岁)

3 规则性游戏阶段( 7 ~ 11、12 岁)

( 二) 婴儿游戏心理的发展趋势

1 游戏类型以练习性游戏为主, 主要表现为感觉—动作游戏。

2 游戏的认知结构不断分化。

3 游戏的社会成分不断增加。

( 三) 幼儿游戏心理的发展趋势

1 游戏类型日 益齐全, 并且以象征性游戏为主导。

2 游戏的象征功能不断丰富、完善。

3 游戏的社会性成分日 益多元化。

第三部分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工作指导

第一章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概述

一、幼儿园教育活动涵义及特点

( 一) 幼儿园教育活动涵义

幼儿园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 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活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 是体现“ 自主与主体特质冶 和“ 主客观因素和作用冶 的活动。

( 二)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特点

1 整合性

2 生活性

3 趣味性

4 动态性

二、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基本类型

( 一) 从活动的结构角 度可分为学科领域结构的教育活动和主题单元结构的教育活动。

( 二) 从活动的特征角度可分为生活活动、游戏活动和学习活动。

( 三) 从活动的内容领域角度可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领域教育活动。

( 四) 从活动的性质角 度可分为儿童自 主生成活动和教师预先设置的教育活动。

( 五) 从活动的组织形式角度可分为集体活动、区角( 小组) 活动和个别活动。

三、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概述

( 一)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涵义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可以被看成是对教师教学组织行为的一种预先筹划, 它是对一系列外部事件进行精心设计和安排的过程, 其目 的是为了支持和促进儿童内部的学习。

( 二)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主要内容

1 对学习活动目 标的设定

2 对学习对象、学习需要的分析

3 对学习情境的发展

4 对活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5 对学习过程的安排和调整

6 对学习对象行为的预测和评估等

四、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理论基础

( 一)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 二) 认知派学习理论

1 知识的建构主义理论

2 最近发展区理论

五、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原则

( 一) 发展性原则

1 以促进儿童的发展为出 发点, 应当适应儿童的发展水平, 考虑儿童的原有基础。

2 以促进儿童的发展为落脚点, 以“ 发展冶 作为教育活动设计的核心, 以有昨儿童的发展作为依据和准则。

( 二) 主体性原则

1 以儿童为活动的主体

2 在重视儿童主体性的同 时, 适时、适地、 适宜地发挥教师的主体性。

( 三) 渗透性原则

1 教育活动内容相互渗透和整合

2 教育活动形式相互渗透和整合

( 四) 开放性原则

1 目 标的开放、灵活和适时调整

2 内容的开放、丰富和多元

3 形式的开放、多向和灵活

第二章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中的目 标、内容分析及环境创设

一、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中的目 标分析

( 一) 了解不同层次的教育目 标

1 幼儿园的教育目 标

2 幼儿五大领域( 健康、 语言、 社会、 科学和艺术) 各领域的教育目标

3 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

( 二)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中的不同目 标取向

1 行为目标

2 生成性目标

3 表现性标

( 三) 幼儿园教育活动目 标的表述

1 目 标表述的基本要素: 行为、条件、标准

2 目 标表述的具体要求: 具有可操作性, 清晰准确, 可检测性, 统一性和整合性。

二、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中的内容分析

( 一) 教育活动内容的类别与分析

1 认知类教育活动内容的分析: 分为言语信息、 智力技能和认知策略三类。

2 动作技能和情感态度类教育活动内容的分析

( 二) 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选择的原则

1 能反映时代发展特征, 有利于幼儿的后续学习和长远发展

2 能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 符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

3 能对应和覆盖教育活动的目 标要求

4 能引发和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要

5 能考虑季节、节日 以及周边环境资源等因素

6 能体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

( 三) 五大领域教育活动内容

1 健康领域的教育活动内容

2 语言领域的教育活动内容

3 社会领域的教育活动内容

4 科学领域的教育活动内容

5 艺术领域的教育活动内容

( 四) 幼儿园各领域教育活动内容的特点

1 广泛性和启蒙性

2 综合性和整体性

3 生活性和生成性

( 五) 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的设置与编排

1 从兴趣入手

2 从经验入手

3 从教材入手

4 从联系入手

三、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中的环境创设

( 一) 幼儿园环境的概述

1 幼儿园环境的概念:

幼儿园环境是指幼儿园内幼儿身心发展所必须具备的一切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总和。

2 幼儿园环境的分类

从形式上分为室内环境和室外环境; 从其组成性质可分为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

3 幼儿园环境的作用

一是促进幼儿的认知发展; 二是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 二) 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原则

1 全面性原则

2 参与性原则

3 可变性原则

4 安全性原则

( 三) 幼儿园物质环境创设的要求

1 创设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活动环境

2 创设与主题内容相符合的活动环境

3 创设富有教育性、创意性的活动环境

( 四) 幼儿园精神环境创设的要求

1 构建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

2 帮助幼儿建立友好的同伴关系

3 创设安全、自 由的心理环境

第三章 幼儿园教育活动组织与指导

一、幼儿园教育活动组织与指导概述

( 一) 教育活动组织与实施过程中的基本要素

1 教师

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指导与实施的重要因素。 不仅要具备先进的教育观念, 处理好教师权威和儿童权威的关系, 教师主体和幼儿主体的关系; 还应具备观察了解幼儿、与幼儿积极互动、及时转变角色、不断评价的反思的教育能力。

2 幼儿

幼儿是独立的、自 主的、真实的、感性的、能动的、创造的个体。

( 二) 教育活动组织与指导的基本原则

1 灵活性原则

2 主导性原则

3 针对性原则

二、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师幼互动

( 一) 师幼互动内涵

1 师幼互动定义

师幼互动是指发生在师幼之间的交互作用和影响。 幼儿园师幼互动是指发生在幼儿园的教师与幼儿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行为和过程的综合。

2 师幼关系基本特征

一是相互平等和民主的关系; 二是相互依赖和接纳的关系。

3 师幼互动的作用

其作用体现在为了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也是有效教学得以实施的途径; 为幼儿提供模仿和学习的榜样; 有助于幼儿对教师产生情感依赖和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 二) 有效师幼互动的支持策略

1 激励式互动策略: 主要包括情境感染、语言催化和情感分享。

2 追随式互动策略: 主要包括环境创设、变换调整、耐心等待和及时反思。

3 挑战式互动策略: 主要包括问题质疑、启发思考和推动深化。

三、幼儿园教育活动组织与指导的一般性策

( 一) 观察策略

观察是教师借助于感官或一定的手段工具, 运用一定的方法捕捉发生在教育活动情境中的各种信息的过程。 可分为自 然情境和特别情境中的观察。 包括以下几种观察:

1 活动开始阶段的观察: 通过观察判断幼儿对活动内 容、 材料及活动组织形式是否感兴趣, 为后续活动提供一个良好开端。

2 活动进行阶段的观察: 观察幼儿的互动情况, 如幼儿与材料、环境的互动情况; 与教师和同伴互动情况; 观察互动中幼儿的行为、语言、动作和情绪等等。 通过记录分析, 提出 更好的教育策略支持幼儿的学习。

3 活动结束阶段的观察: 观察幼儿在整体活动中参与态度、 情绪反应、或是对下一步活动的愿望、是否希望得到教师和同伴的评价, 与他人是否愿意一起交流讨论等, 为教师对整个活动进行综合的评价提供有效的信息。

( 二) 导入策略

导入主要是激发幼儿的参与活动的兴趣, 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引 导幼儿主动探究与思考, 也可为活动作前期知识、经验铺垫和迁移。 主要方式包括激趣导入、游戏导入、情境导入、问题导入。

( 三) 提问策略

1 启发式提问

2 分散式提问

3 层叠式提问

无论运用哪种提高策略, 要注重提问的有效性。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体现在提问形式的多样性、灵活性。 主要有: 展示式提问、开放式提问、启发式提问、换位式提问; 二是体现在提问使用的目的性、艺术性上; 三是体现在教师是否将“ 疑冶 字引入教学过程, 启 发幼儿积极思维, 并在教育活动中允许幼儿以适合自 己 的方式、 方法、 速度学习。四是体现在是否通过双向、多向提问形成学习过程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良性循环。

( 四) 回应策略

回应是指教师在与幼儿的“ 对话冶 与互动中的一种作为教育者的态度和策略, 是教师敏锐地意识到幼儿的需要而及时给予的引 导和帮助。

1 重复

2 反问

3 提炼: 主要有提升式回应和提炼式回应。

第四章 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

一、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的原则

( 一) 尊重性原则

( 二) 科学性原则

( 三) 全面性原则

( 四) 情境性原则

( 五) 个别化原则

二、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的内容

( 一) 对幼儿学习的评价内容

1 幼儿对教育活动的参与度

主要评价在教育活动进行过程中幼儿的注意力集中程度; 在学习、探索以及表达活动中的积极性、自 主性、能动性程度等;

2 幼儿的情感态度

主要评价幼儿在教育活动过程中的情绪状态, 包括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学习态度、情感语言和动作。

3 幼儿的学习方式

主要评价幼儿在教育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学习风格及采用的倾向性学习方式和策略, 包括学习 方式的多样性、个别性、 独特性程度和表现。

4 幼儿在教育活动中的互动程度

主要评价幼儿在教育活动过与他人互动交流的状况。 包括与他人的互动次数、互动形式和互动有效性。

5 幼儿在教育活动中的能力

主要评价教育活动中幼儿在能力发展水平上的表现和反映, 包括幼儿在活动中的语言表达能力、敢于提问迁移、分析判断等思维发展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性表达能力。

6 幼儿的学习习惯

主要评价在教育活动中幼儿对学习、探索活动的坚持性; 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 善于倾听他人、接纳他人意见; 与他人友好合作、交流协商能力。

( 二) 对幼儿发展的评价

1 了解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主要包括肢体运动智能( 运动能力) 、语言智能( 倾听阅读、语言表达) 、空间智 能( 技能展示) 、 人际智 能( 适应集体、 交往合作、 关爱情感) 、内省智能( 认识自 己、自 理能力) 、数理逻辑智能( 数形时空) 、自 然观察智能( 基本常识、探索操作) 这些智能。

2 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对幼儿能力发展水平进行评估。

( 三) 对教师“ 教冶的评价

1 对教育活动目标的评价

对教育活动目标的评价主要包括目标的表述方式、表述内容和表述指向等方面。 主要从统一性、 可操作性、准确性和整合性四个角度进行。

2 对教育活动内容的评价

对教育活动内容的评价主要从内容的适宜性、有效性; 针对性、挑战性; 多元性、整合性; 自 然性、开放性几方面进行。

3 对教育活动方法的评价

对教育活动方法的评价主要对教师在教育活动方法、手段及情境创设的设计进行评价。 从其适宜性、有效性两方面进行评价。

4 对教育活动环境材料的评价

对教育活动环境材料的评价从环境的相宜性、启 发性、多样性、开放性四方面去进行。

三、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的方式

( 一) 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

( 二) 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主要通过学生学习 进展情况的评价, 进而影响学习 过程的一种评价模式, 具有动态性、信息大、范围广等特点。 它有利于教师及时获取有效信息, 把握活动状况、儿童需要、调整教学策略, 促进儿童的有效学习。总结性评价是指在完成某个教育活动或某个单元性、阶段性活动之后进行的总结和评定, 它与目 标的达成度紧密相关。

( 三) 个体评价和群体评价

个体评价是指对参与教育活动过程的幼儿个体所进行的评价, 评价的内容包括活动兴趣、参与态度、学习方式、互动与社会化程度、学习能力与学习习惯等; 群体评价是指教育活动中参与活动的幼儿整体的评价。

( 四) 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

幼儿成长档案评价的内容、特点和记录方式

第五章 幼儿园区角活动的设计及实践指导

一、区角活动概述

( 一) 区角活动的基本涵义

区角活动是教师利用游戏特征创设环境, 让幼儿以个别或小组的方式, 自 主选择、操作、探索、学习, 从而在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 利用积累、修正和表达自 己的经验与感受, 在获得游戏般体验的同时, 获得身体、情感、认知及社会性等各方面发展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

( 二) 区角活动的基本分类

1 “ 学习性冶 区角活动

它是以具体物为对象的实物操作活动, 主要有生活区、表达表现区( 语言、艺术表演区) 、探索区( 偏重于自 然与科学领域) 等组合而成。

2 “ 游戏性冶 区角活动

它是基于幼儿对已有的生活经验的模仿与创造而展开的, 它不仅以物为操作对象, 且很大程度上是以同伴为对象进行交往活动, 主要由角色游戏区、结构游戏区、表演游戏区等组合而成。

( 三) 区角活动的作用

1 对幼儿园课程的意义

它是幼儿园课程的拓展, 也可平衡课程的内容体系。

2 对幼儿和教师自 身发展的意义

有利于促进幼儿自主学习、也可促进教师积极反思, 促进专业成长。

二、区角活动的设计

( 一) 区角活动内容的设计

1 体现生活性

2 注重实践性

3 结合主题性

( 二) 区角活动材料的投入

1 丰富性: 不同活动内容不同材料、同一活动内容多种材料。

2 层次性: 适合不同需求。

材料的投放不仅要注重幼儿的普遍兴趣需要和生活的特征, 还要兼顾到幼儿个体心理发展的特殊需求和愿望。提倡做到相同内容, 不同年龄, 材料层次不同; 相同年龄, 同一活动内容, 材料层次不同。

3 情感性

4 自 然性

5 探索性

将问题隐含在材料中, 以情景或游戏驱动解决问题, 鼓励幼儿在操作中感受日 常生活学习中的某些现象, 进而关注事物间的简单关系。

三、区角活动的实践指导

( 一) 区角活动的观察

1 区角活动的观察方法

主要有全面观察、重点观察、个别观察、旁观式观察与参与式观察。

2 区角活动的观察视角

一般视角: 活动兴趣、认知水平、个性心理、规则意识。

( 二) 区角活动的一般指导策略

1 利用角色转换, 支持幼儿活动

教师在组织幼儿区角活动时, 角色是多重的, 可以是幼儿兴趣的关注者、兴趣的激发者、信息的导航者、思考的合作者、愿望的支持者、关系的协调者和喜悦的分享者。

2 利用伙伴因素, 增进幼儿切磋

教师应尊重幼儿、理解幼儿, 甚至向幼儿学习, 应引 发幼儿同伴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学习, 友好交往的氛围。

3 利用环境材料, 转嫁指导意图

教师应根据幼儿兴趣需要的情况、运用材料的情况、活动进程的情况, 对环境材料进行适当的调整、更新和补充, 不断满足幼儿活动的需要和活动的兴趣。

4 利用规则因素, 方便幼儿自 我调控

教师可从幼儿的理解、掌握与操作的角度去思考, 与幼儿共同制定一些游戏规划, 为幼儿活动提供方便, 确保区角活的有序性和有效性。

四、区角活动的评价

( 一) 组织形式的灵活性

( 二) 题点确立的适宜性

( 三) 导入方式的多样性

( 四) 言行鼓励的针对性

( 五) 活动成果的归属性

第六章 幼儿园游戏活动的实践指导

一、游戏的概述

( 一) 游戏的定义及界定

( 二) 游戏的特点

1 游戏是快乐的

2 游戏是自 愿、自主的

3 游戏是充满幻想的

4 游戏与生活密不可分

5 游戏是有序的

( 三) 幼儿游戏的价值

1 游戏在幼儿园中的地位

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 也是幼儿园课程的灵魂。

2 游戏对儿童发展的作用

游戏对幼儿身体、认知、社会性、情感、创造力等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 四) 游戏的分类

1 从游戏的认知发展角度: 可分为感觉运动游戏、象征性游戏、结构游戏和规则游戏四类。

2 从游戏的社会性发展角度: 可分为偶然的行为、游戏的旁观者、单独的游戏、平行的游戏、联合的游戏和合作游戏六类。

3 从游戏的教育作用角度: 可分为创造性游戏( 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 和规则游戏( 智力、体育、音乐游戏) 两大类。

二、游戏环境的规划

( 一) 室内游戏环境的规划原则

室内游戏规划主要包括多功能游戏室、班级活动室和各班相对独立使用的区域, 应体现因地制宜、发展适宜性和参与性原则。

( 二) 室外游戏环境的规划

幼儿园室外可规划玩沙区、玩水区、自 然区、运动区和活动材料区等。 应体现安全卫生、遵循自然、挑战性和整体性原则。

( 三) 玩具、游戏材料的选择

1 玩具的种类

2 玩具的选择和投放

3 游戏材料的动态性———添加、组合、回归

三、教师在儿童游戏中的角色及介入策略

( 一) 教师在儿童游戏中的角色

1 教师是儿童游戏中的重要他人

2 教师在儿童游戏中的角色是动态变化的

3 教师介入儿童游戏的重要性

( 二) 教师介入儿童游戏的策略

1 选择时机及时介入

2 介入策略( 参与式、材料指引、语言指导)

四、各类游戏的指导策略

( 一) 角色游戏特点及指导要点

1 角色游戏特点

它具有表征、自 主性、创造性和社会性的特点。

2 角色游戏指导要点

在角色游戏开展前、进行中和结束时分别从游戏准备( 时间、空间材料和前期经验) , 游戏的主题及角 色扮演、游戏的情况等方面进行指导。 此外, 教师还应根据幼儿不同的年龄特点采用不同的指导策略。

( 二) 结构游戏特点及指导要点

1 结构游戏的特点

特点一: 结构材料是游戏的基础; 特点二: 幼儿对材料的是游戏的支柱; 特点三: 游戏的建构过程是极具创造性的, 是一种造型艺术活动。

2 结构游戏的指导要点

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是开展结构游戏的前提。 游戏过程中, 教师要善于观察幼儿建构游戏情况, 适时适当有效介入, 并注重建构活动的评价, 帮助幼儿提升建构水平。 此外, 根据幼儿不同年龄特点, 给予不同年龄幼儿的结构游戏给予不同的指导策略。

( 三) 表演游戏的特点及指导要点

1 表演游戏的特点

呈现创造性、游戏性和表演性。

2 表演游戏的指导要点

教师引导幼儿选择表演的主题, 创设表演游戏的环境, 适时指导幼儿分配表演游戏角色, 指导帮助幼儿提高表演技能和表演水平, 同时根据不同年龄幼儿特点, 给予不同的指导。

( 四) 规则游戏的特点及指导要点

1 规则游戏的特点

呈现规定性、竞赛性和文化传承性等特点。 幼儿园常见的规则游戏主要包括智力游戏、音乐游戏和体育游戏。

2 规则游戏的指导要点

教师应根据教育要求选择和幼儿的实际水平选编游戏, 并提供相应的游戏材料和场地, 熟悉游戏的玩法和规则, 引 导不同年龄幼儿玩游戏。

五、游戏观察的内容与方法

( 一) 观察内容

1 游戏与环境

主要包括游戏场地、游戏材料的投放和游戏时间的保证。

2 游戏中的幼儿

主要包括幼儿游戏中的行为和水平。

3 游戏与课程

4 游戏中的教师

( 二) 游戏观察的方法

1 扫描观察法

2 定点观察法

3 追踪观察法

 

第七章 幼儿园其他工作的实践指导

一、幼儿园班级管理工作

( 一) 幼儿园班级管理概述

1 幼儿园班级管理定义

2 幼儿园班级的人员结构及其主要职责

3 幼儿园班级管理的方法和原则

( 二) 幼儿园班级管理内容

1 生活管理

2 教育管理

3 其它管理

( 三) 幼儿园班级管理的环节

1 幼儿园班级工作计划的制订

班级工作计划内容包括: 班级情况分析、班级工作目 标、实施措施、重要工作安排。

2 幼儿园班级工作的组织与实施

基本要求: 教师间要有明确分工、对幼儿进行编组、合理规划幼儿活动空间、合理安排好幼儿在园的时间、班级物品的安排等等。

3 幼儿园班级工作的检查与计划调整

4 幼儿园班级工作的总结与评估

主要采用自 我评价和他人评价法、数量化与非数量化法、注重日常评估与整体评估相结合等三种方法进行总结与评估

二、幼儿园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

( 一) 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的任务

1 引导家长树立正确定的教育目 标

2 帮助家长养成良好的教养态度

3 指导家长掌握科学的育儿方法

4 支持家长交流家庭教育的经验

5 增强家长与幼儿园教育配合的意识

6 鼓励家长全方位为幼儿园的发展服务

( 二) 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

1 宣讲现代儿童观和教育观

2 说明家庭教育的独特价值

3 讲解幼儿身心发展的知识

4 讲授家庭教育的具体内容

5 讲析家庭教育的重要原则

6 阐明家庭教育的基本途径

7 阐述家庭教育的若干方法

8 介绍幼儿园的教育概况

9 述评孩子的在园表现

10 引导家长与幼儿园教育保持一致

( 三) 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的原则

1 了解性原则

2 方向性原则

3 科学性原则

4 尊重性原则

5 协调性原则

6 针对性原则

7 直观性原则

8 艺术性原则

( 四) 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的形式

1 个别方式

主要形式有: 家庭教育咨询、接送时交流、电话交谈、家园联系册、家庭访问等。

2 集体方式

主要形式有: 家长委员 会、家长学校、家长会议、家长开放日 、家长园地、家园小报、家庭教育经验交流会、家长辨析会等。

3 其他方式

主要形式有: 家庭友好小组、观看电视录像、体验活动、家长助教、竞赛评比等。

三、幼儿园与小学衔接工作

( 一) 学前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所面临的新问题

1 社会要求的提高

2 生活制度的变化

3 师生关系的不同

4 生活环境的完全改观

5 教育内容加深, 形象化的方法减少

( 二) 幼儿园与与小学衔接应作好的准备

1 全面的入学准备

主要包括: 促进幼儿身体和动作的发展、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发展幼儿的智力、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几方面准备。

2 对大班进行的专门的入学准备工作

主要包括: 培养幼儿向往入小学学习的感情; 激发良好的入学动机和学习态度; 注意发展幼儿心理活动的有意性、稳定性, 培养幼儿的责任感; 不断提高幼儿的学习 能力, 特别重视前阅读和前书写能力; 锻炼意志, 培养自 制力, 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

第四部分 学前儿童卫生学

第一章 健康概念与学期儿童生长发育

一、健康的概念、学前儿童健康的标志

二、影响学前儿童健康的因素

( 一) 环境因素: 包括自 然环境因素、社会环境因素

( 二) 生物学因素: 包括遗传因素、疾病因素、生理因素

( 三) 保健设施的易得性

( 四) 生活方式

三、学前儿童身体生长发育的规律

( 一) 生长发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

( 二) 生长发育的程序性

( 三) 生长发育的不均衡性

( 四) 生长发育的相互关联性

( 五) 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性

第二章 学前儿童常见病、传染病及其预防

一、学前儿童常见病及预防

( 一) 常见呼吸道疾病

1 上呼吸道感染症的症状与预防

2 哮喘性支气管炎的症状与预防

3 肺炎的症状与预防

( 二) 常见消化系统疾病

1 感染性腹泻的症状与预防

2 非感染性腹泻的症状与预防

( 三) 常见五官疾病

1 龋齿的症状与预防

2 近视的症状与预防

3 中耳炎的症状与预防

4 弱视的危害性与预防

( 四) 常见寄生虫病

1 蛔虫病的症状与预防

2 蛲虫病的症状与预防

3 钩虫病等的症状与预防

( 五) 常见皮肤病

1 痱子的症状与预防

2 脓疱疮的症状与预防

3 体癣等的症状与预防

( 六) 脊柱弯曲异常的病因与预防

( 七) 常见营养性疾病

1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病因、症状与预防

2 单纯性儿童肥胖症的病因、症状与预防

二、学前儿童常见传染病及其预防

( 一) 传染病的特征

1 有病原体

2 有传染性

3 有免疫性

4 病程的发展有一定的规律性

( 二) 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

1 传染源: 传染病患者、病原携带者、受病原体感染的动物。

2 传播途径: 空气传播、饮食传播、接触传播、虫媒传播等。

3 易感人群: 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这种传染病的人。

( 二) 传染病的综合性预防措施

1 管理传染源: 早发现患儿、早隔离患儿、对传染病的接触者进行检疫。

2 切断传播途径: 经常性预防措施包括环境卫生、空气新鲜、饮食卫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以及做好经常性的消毒工作; 传染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是对传染病患儿所在班级的环境彻底消毒。

3 保护易感人群: 预防接种, 提高儿童抗感染的能力; 坚持体格锻炼和户外活动, 合理营养, 增强儿童体质。

( 三) 学前儿童常见传染病及其预防

1 儿童常见传染病: 麻疹、水痘、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细菌性痢疾、手足口 病等的潜伏期、隔离期和检疫期。

2 麻疹的症状与预防

3 流行性感冒的症状与预防

4 流行性腮腺炎的症状与预防

5 手足口 病的症状与预防

6 细菌性痢疾的症状与预防

第三章 学前儿童心理发育和心理行为问题及其预防

一、紧张状态与学期儿童的身心适应

( 一) 紧张状态的概念

( 二) 紧张与学前儿童的身体健康

( 三) 紧张与学前儿童的心理适应

二、学前儿童紧张的减缓和消除方法

( 一) 减轻外界环境的压力

1 减轻心理压力包括人际关系的压力、 社会关系压力、 对儿童的期待所造成的压力等;

2 减轻生理压力包括不当的温度、 湿度、 照明、 空间、 噪音等不良物理因素的长期刺激等。

( 二) 减轻内在的压力

家庭、托幼机构以及社会各方面尽量从学前儿童的立场出发, 满足学前儿童的各种合理需要。

( 三) 增强学前儿童自 身心理强度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 能有效地增强学前儿童自 身的心理强度, 减轻因外界环境刺激引起的压力和内在压力等可能导致的紧张程度。

三、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特征

( 一) 智力发展正常

( 二) 情绪健康, 反应适度

( 三) 乐于与人交往、人际关系融洽

( 四) 行为和谐统一

( 五) 性格特征良好

四、学前儿童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特征及其预防

( 一) 情绪问题: 儿童期恐惧、儿童期焦虑、暴怒发作等。

( 二) 行为问题: 攻击性行为、破坏公物、说谎等。

( 三) 睡眠问题: 入睡困难、夜惊、梦魇等。

( 四) 饮食问题: 厌食、不良进食习惯、异食癖等。

( 五) 语言问题: 语言表达、语言发音、口 吃等问题。

( 六) 行为习惯问题: 吮吸手指、 咬指甲、拔毛发、 习惯性阴部摩擦等。

第四章 学前儿童的营养与托幼机构的膳食卫生

一、学前儿童需要的营养素

主要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无机盐、维生素、水等营养物质的生理功能。

二、学前儿童膳食的特点

( 一) 科学合理

( 二) 营养平衡

( 三) 增进食欲

( 四) 有利消化

( 五) 清洁卫生

( 六) 安全新鲜

三、学前儿童进食卫生

( 一) 良好的物理环境

( 二) 良好的心理环境

( 三) 适当的进食速度

( 四) 进食时不谈笑打闹

( 五) 不强迫幼儿进食

第五章 托幼机构保教活动卫生

一、托幼机构的生活制度

( 一) 睡眠

1 睡眠时间

2 睡眠前的准备

3 睡眠时的管理

( 二) 盥洗: 包括洗脸、刷牙、洗手、洗脚、洗浴和修剪指( 趾) 甲。

( 三) 进餐时间的合理安排

( 四) 饮水的注意事项

( 五) 如厕: 教会儿童正确的大小便的方法和良好习惯。

( 六) 教育活动与游戏时间的合理安排

( 七) 来园( 所) 和离园( 所)

二、托幼机构游戏活动的卫生

( 一) 游戏活动前的准备

( 二) 游戏活动时间安排要求

( 三) 游戏活动环境要求

( 四) 游戏活动安全要求

三、托幼机构体育活动的卫生

( 一) 体育活动卫生原则

1 全面性原则

2 循序性原则

3 区别性原则

4 与游戏相结合的原则

( 二) 学前儿童体育活动的途径与方法

1 利用自 然因素实施体育活动

2 体育活动的组成与各个部分的时间及活动量要求

( 三) 学前儿童体育活动创伤的预防

1 造成体育活动创伤的主要原因

2 预防体育活动创伤的措施

四、托幼机构儿童的阅读、绘画、写字和唱歌卫生

( 一) 阅读卫生: 包括阅读时学前儿童的姿势、眼睛离书本的距离、阅读的持续时间、读物的选择等。

( 二) 绘画、写字卫生: 应注意儿童绘画、 写字的持续时间、 握笔姿势、所用材料安全以及用眼卫生等。

( 三) 唱歌卫生: 应注意儿童唱歌时的环境空气、正确的姿势、适合其年龄特征的歌曲、唱歌的持续时间等。

第六章 托幼机构的环境卫生

一、托幼机构健康的心理社会环境

( 一) 良好的师生关系

( 二) 友好的同伴关系

( 三) 家庭的气氛

( 四) 托幼机构与家庭教育上的一致性

( 五) 社会文化环境

二、托幼机构的物理环境

( 一) 各房舍布局和功能分区

( 二) 各室配置的卫生原则与要求

( 三) 各房舍室内的通风、采光、照明和取暖

( 四) 桌椅、儿童用床、橱柜等家具的高度、宽度、形状等卫生要求

三、托幼机构选用和制作玩具的卫生要求

( 一) 玩具应对儿童身体、智力、情绪情感和人格的健康发育具有积极的作用。

( 二) 玩具应考虑卫生性, 不易传染疾病。 ( 易于保持清洁、不易污染、便于清洗消毒。)

( 三) 玩具应考虑安全性。 ( 无毒、安全以及不对儿童产生心理伤害和外伤等问题。)

( 四) 托幼机构各班的玩具应只限本班使用, 在班级之间进行交换时, 必须经过彻底的消毒处理。

( 五) 对已损坏的玩具, 应及时修复; 对过分陈旧 的玩具, 应报废处理。

四、托幼机构教具、学具和体育用具的卫生要求

( 一) 托幼机构儿童使用的图书、 图片、 直观教具、 笔和颜料、 纸张等教具和学具都应符合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 如图书中的图形、文字和符号印刷应清晰、大小适宜、色彩协调软和等。

( 二) 图书要经常消毒; 对于过脏、过旧的图书应及时报废。

( 三) 儿童使用的铅笔、蜡笔、水彩笔和绘图颜料等均应不含有毒成分, 笔杆粗细应适中等。

( 四) 体育用具要适合儿童的身心特点, 促进儿童身体素质的发展; 要坚固、 耐用、 平滑、 安全; 要简单、 轻巧、 美观; 要 便于修理和 保养等。

 

第七章 托幼机构的安全与意外事故的处理

一、托幼机构发生意外事故的原因

( 一) 保教人员安全意识不强, 安全措施落实不到位

( 二) 幼儿缺乏生活经验, 安全观念淡薄

( 三) 幼儿发育还不完善, 平衡功能较差

( 四) 托幼机构的客观环境因素

二、托幼机构的安全措施

( 一) 提高安全意识, 健全规章制度

( 二) 及时消除意外事故的隐患

( 三) 注意一日 活动各个环节的安全

( 四) 进行安全教育

三、托幼机构的安全教育

( 一) 幼儿园环境及心理安全

1 幼儿园室内活动环境的安全

包括各活动室、活动区设计与安排、幼儿活动材料、物品的摆放、教具玩具的消毒等方面的安全。

2 幼儿园室外活动环境的安全

包括户外活动场地、 大型户 外活动玩具、 体育运动器械等方面的安全。

3 幼儿园精神环境( 心理环境) 的安全

包括幼儿与教师之间良好氛围的营造、关注幼儿心理安全、正确看待幼儿说谎、告状、 攻击性行为、 帮助幼儿消除不良情绪及“ 入园分离焦虑“ 等方面内容。

( 二) 幼儿园一日 活动中的安全

1 幼儿入园、离园环节的安全

2 幼儿生活活动的安全

包括幼儿洗手、喝水、如厕、进餐、睡眠等环节过程中的安全。

3 幼儿学习和游戏中的安全

包括活动中学具、教玩具和活动材料的选择、使用的安全; 教师在组织集体教学、区域活动及游戏活动过程中幼儿的安全等。

4 幼儿运动活动中的安全

包括运动场地及运动材料的安全、幼儿在运动活动中的着装、运动的姿势、运动过程中的保育及幼儿自 我保护的意识及技能的形成。

四、儿童意外事故的处理

( 一) 意外事故引起出血的类型、止血的方法

1 出血类型

主要有动脉出血、静脉出血、毛细血管出血。

2 止血方法

主要方法有: 加压包扎止血法、指压止血法、止血带止血法、一般止血法。

( 二) 儿童骨折与脱臼、异物入体的临床表现与处理方法

1 骨折与脱臼的临床表现与处理方法

2 气管异物临床表现与处理方法

3 眼内异物的临床表现与处理方法

( 三) 烧伤、烫伤和急性中毒的急救处理方法

1 烧伤、烫伤的急救处理方法

2 急性中毒( 如一氧化碳中毒、食物中毒、药物中毒和虫、蛇咬伤中毒等) 的急救处理方法

第八章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

一、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概述

( 一) 健康及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内容的组成

1 身体

2 心理

3 社会适应

( 二)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具体内容

1 个人卫生教育

2 心理健康教育

3 营养与饮食卫生教育

4 消费卫生教育

5 环境卫生教育

6 疾病预防和控制的教育

7 性教育

二、、托幼机构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 一) 健康教育的途径

通过一日 生活活动、教育环境的创设、成人的榜样、教学活动的课程、家庭与社区等途径。

( 二) 健康教育的方法

主要方法有: 动作与行为练习、情景演示、游戏、讨论、讲解示范和参观访问等。

第五部分 学前教育政策法规

一、中共中央、国务院及国家部委相关政策法规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

—2020 年) 》

2 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 ( 国发[ 2010] 41号)

3 《幼儿园管理条例》( 国家教育委员会令第 4 号)

4 《幼儿园工作规程》( 国家教育委员会令第 25 号)

5 《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 教育部令第 23 号)

6  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 教基[ 2001 ] 20 号) ( 见附录)

7 教育部《3 ~ 6 岁 儿童学习 与发展指南》 ( 教基二[ 2012] 4 号)( 见附录)

8 教育部《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 试行) 》 ( 教师[ 2012] 1 号) ( 见附录)

9 《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 ( 卫生部、 教育部令第 76号)

10 卫生部《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规范》 ( 卫妇社发也 2012页35 号)

二、省委省政府及相关单位政策法规

1 省委、省政府《 江西省中 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

—2020 年)

2 《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学前教育的实施意见》( 赣府发57[ 2011] 21 号)

3 省教育厅、 省发改革等部门 《 江西省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2011 -2013 年) 》( 赣教发也 2011页 17 号)

4 省卫生厅、省教育厅《 江西省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实施细则》( 赣卫妇社发( 2011) 2 号)附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 试行)教基[ 2001] 20号 ( 教育部 2001 年 7 月 公布)

第一部分 总则

一、为贯彻《中 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幼儿园管理条例 》和《 幼 儿

园工作规程》, 指导幼儿园深入实施素质教育, 特制 定本纲要。

二、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 教育的奠基阶段。城乡各类幼儿园 都应从实际出 发, 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 为 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

三、幼儿园应与 家庭、社区密切合作, 与 小学相互衔接, 综合利 用 各种教育资源, 共同 为 幼儿的发展创 造良好的条件。

四、幼儿园应为 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 生活和活动 环境, 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 使他们 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 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五、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 , 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

律和学习 特点 , 以 游戏为 基本活动, 保教并重, 关注个别差异, 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第二部分 教育内 容与 要求

幼儿园的教育内 容是全面的、启 蒙性的, 可以 相对划 分为 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 也可作其它 不同 的划 分。 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 从不同 的角 度促进幼 儿情感、态度、能 力 、知识、技能 等方面的发展。

一、健康

( 一) 目 标

1 身 体健康, 在集体生活中 情绪安定、愉快;

2 生活、卫生习 惯良好, 有基本的生活自 理能力 ;

3 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 学习 保护自 己;

4 喜欢参加体育活动, 动作协调 、灵活。

( 二) 内 容与 要求

1 建立良好的师生、同 伴关系 , 让幼 儿在集体生活中 感到 温暖, 心情愉快, 形成安全感、信赖感。

2 与 家长配合, 根据幼儿的需要建立科学的生活常规。 培养幼 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 惯和生活自 理能力 。

3 教育幼儿爱清洁、讲卫生, 注意保持个人和 生 活场所的 整洁和卫生。

4 密切结合幼儿的 生 活进行安全、营养和 保健教育, 提高 幼 儿的自 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

5 开展丰富多 彩的户 外游戏和体育活动, 培养幼 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 惯, 增强体质, 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

6 用 幼 儿感 兴 趣的 方 式 发 展 基本动 作, 提高 动 作 的 协调 性、 灵活性。

7 在体育活动中 , 培养幼儿坚强、勇 敢、不怕 困 难的 意志 品 质和主动、乐观、合作的态度。

( 三) 指导要点

1 幼儿园必须把保护 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 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 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 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 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

2 既要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 又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 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 鼓励并指导幼儿自 理、自立的尝试。

3 健康领域的活动要充分尊重幼儿生长发育的规律, 严禁以 任何名义进行有损幼儿健康的比赛、表演或训 练等。

4 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 要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 吸引幼儿主动参与 。

二、语言

( 一) 目 标

1 乐观与人交谈, 讲话礼貌;

2 注意倾听对方讲话, 能理解日常用语;

3 能清楚地说出 自己想说的事;

4 喜欢听故事、看图书 ;

5 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

( 二) 内 容与 要求

1 创 造一个自 由 、宽松的 语言交往环境, 支持、 鼓励、 吸引 幼 儿与教师、同 伴或其他人交谈, 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 学习 使用 适当 的、礼貌的语言交往。

2 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 惯, 发展语言理解能力 。

3 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 己 的想法和感受, 尝试说明 、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过程, 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和思维能力 。

4 引 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 , 使之感受语言的 丰富和优美, 并通过多 种活动帮 助幼儿加深对作品 的体验和理解。

5 培养幼儿对生活中 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

6 利用图书 、绘画 和其他多 种方式, 引 发幼儿对书 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 培养前阅读和前书 写 技能。

7 提供普通话的语言环境, 帮 助幼儿熟悉、 听懂并学说普通话。少数民族地区还应帮助幼儿学习本民族语言。

( 三) 指导要点

1 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

2 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社会交往能力等其它 方面的发展密切相关, 因此, 发展幼儿语言的重要途径是通过互相渗透的各领域的教育, 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扩展幼儿的经验, 提供促进语言发展的条件。

3 幼儿的语言学习具有个别化的特点 , 教师与幼儿的个别交流、幼儿之间的自由交谈等, 对幼儿语言发展具有特殊意义。

4 对有语言障碍的儿童要给予特别关注, 要与家长和有关方面密切配合, 积极地帮助他们 提高语言能力 。

三、社会

( 一) 目 标

1 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 有自信心;

2 乐意与人交往, 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 有同情心;

3 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 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 ;

4 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 不怕困 难, 有初步的责任感;

5 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 爱集体、爱家乡 、爱祖国。

( 二) 内 容与 要求

1 引导幼儿参加各种集体活动, 体验与教师、 同伴等共同生活的乐趣, 帮助他们正确 认识自己和他人, 养成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 学习 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

2 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 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

3 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 支持幼儿自 主地选择、计划活动, 鼓励他们通过多方面的努力解决问题, 不轻易放弃克服困难的尝试。

4 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 中 , 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 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 , 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

5 教育幼儿爱护玩具和其他物品 , 爱护公物和公共环境。

6 与家庭、社区合作, 引导幼儿了解自己的亲人以 及与自己生活有关的各行各业人们 的劳动, 培养其对劳动 者的热爱和对劳动 成果的尊重。

7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 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 激发幼儿爱家乡 、爱祖国的情感。

8 适当向幼儿介绍 我国各民族和世界其他国 家、民族的文化, 使其感知人类文化的多 样性和差异性, 培养理解、尊重、平等的态度。

( 三) 指导要点

1 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 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尤应渗透在多 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 , 要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 避免单一呆板的言语说教。

2 幼儿与成人、同伴之间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游戏等, 是其社会学习的重要途径。 应为幼儿提供人际间 相互交往和共同活动的机会和条件, 并加以 指导。

3 社会学习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 需要幼儿园、 家庭和社会密切合作, 协调一致, 共同 促进幼儿良好社会性品质的形成。

四、科学

1 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 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2 能运用各种感官, 动手动脑, 探究问题;

3 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4 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5 爱护动植物, 关心周围环境, 亲近大自然, 珍惜自然资源, 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 二) 内容与要求

1 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 、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2 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 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 支持、鼓励他们 大胆提出问题, 发表不同意见, 学会尊重别人的观点和经验。

3 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 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 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

4 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 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 学习 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5 引 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 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 建构初步的数概念, 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

6 从生活或媒体中幼儿熟悉的科技成果入手, 引导幼儿感受科学技术对生活的影响, 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对科学家的崇敬。

7 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 帮助幼儿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 从身边的小事入手, 培养初步的环保意识和行为 。

( 三) 指导要点

1 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 蒙教育, 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

2 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 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体验发现的乐趣。

3 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 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 科学探索的对象。

五、艺术

( 一) 目 标

1 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

2 喜欢参加艺术活动, 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3 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

( 二) 内 容与 要求

1 引 导幼儿接触周 围 环境和生活中 美好的人、事、物, 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 激发他们表现美、创 造美的情趣。

2 在艺术活动中面向全体幼儿, 要针对他们的不同特点和需要,让每个幼儿都得到 美的熏陶和培养。 对有艺术天赋的幼儿要注意发展他们的艺术潜能。

3 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 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 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 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 分享他们 创 造的快乐。

4 在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的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 。

5 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已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

6 为幼儿创设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 引导幼儿 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 提高。

( 三) 指导要点

1 艺术是实施美育的 要途径, 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 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 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 或艺术活动的结果, 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 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 。

2 幼儿的创作过程和作品 是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 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 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偏向 。

3 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 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 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 在此基础上, 根据幼儿的发展状况和需要, 对表现方式和技能技巧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

第三部分 组织与实施

一、幼儿园的教育是为 所有在园幼儿的健康成长服务的, 要为每一个儿童, 包括有特殊需要的儿童提供积极的支持和帮助。

二、幼儿园的教育活动, 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

三、教育活动的组织与 实施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过程。教师要根据本《纲要》, 从本地、本国的条件出发, 结合本班幼儿的 实际情况, 制 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 并灵活地执行。

四、教育活动目标要以《幼儿园工作规程》和本《 纲要》 所提出的各领域目标为指导, 结合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经验和需要来确 定。

五、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遵照 本《纲要》 第二部分的有关条款进行, 同时体现以下原 则 :

( 一) 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 又有一定的挑战性。

( 二) 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 又有利 于其长远发展。

( 三) 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六、教育活动内 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

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 , 相互渗透, 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 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 。

七、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应根据需要合理安排, 因时、 因地、 因内容、因材料灵活地运用 。

八、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 应通过环境的 创设和利用 , 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 一) 幼儿园的空间 、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 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 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 。

( 二) 幼儿同伴群体及幼儿园教师集体是宝贵的教育资源, 应充分发挥这一资源的作用 。

( 三) 教师的态度和管理方式应有助于形成安全、 温馨的心理环境; 言行举止应成为幼儿学习的良好榜样。

( 四)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 应 着尊重、 平等、 合作的原则 , 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 , 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

( 五) 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 的教育资源, 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 。 幼儿园同 时应为 社区的早期教育提供服务。

九、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 生活。

( 一) 时间安排应有相对的稳定性与灵活性, 既有利于形成秩序,又能满足幼儿的合理需要, 照 顾到 个体差异。

( 二) 教师直接指导的活动和间 接指导的活动 相结合, 保证幼儿每天有适当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时间 。教师直接指导的集体活动要能保证幼儿的积极参与 , 避免时间 的隐性浪费。

( 三) 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集体行动和过渡环节, 减少和消除消极等待现象。

( 四) 建立良好的常规, 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 , 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

十、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 一) 以 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 耐心倾听, 努力理解

幼儿的想法与感受, 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

( 二) 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 所隐含的 教育价值, 把握时机, 积极引导。

( 三) 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 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 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

( 四) 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 、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 因人施教, 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

( 五) 关注幼儿的 特殊需要, 包括各种发展潜能和不同发展障碍,与家庭密切配合, 共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十一、幼儿园教育要与 0-3 岁儿童的保育教育以及小学教育相互衔接。

第四部分 教育评价

一、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了 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 调 整和改进工作, 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 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

二、管理人员 、教师、幼儿及其家长均是幼儿园教育评价工作的参与者。 评价过程是各方共同参与 、相互支持与合作的过程。

三、评价的过程, 是教师 运用 专业知识审视教育实践, 发现、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 也是其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

四、幼儿园教育工作评价实行以教师自评为主, 园长以及有关管理人员 、其他教师和家长等参与 评价的制 度。

五、评价应自然地伴随着整个教育过程进行。 综合采用观察、 谈话、作品分析等多种方法。

六、幼儿的行为表现和发展变化具有重要的评价意义, 教师应视之为重要的评价信息和改进工作的依据。

七、教育工作评价宜重点 考察以 下方面:

( 一) 教育计划 和教育活动 的 目 标是否 建立在了 解本班幼 儿现状的基础上。

( 二) 教育的内 容、方式、策略、环境条件是否 能 调 动 幼 儿学习 的 积极性。

( 三) 教育过程是否能为 幼儿提供有益的学习 经验, 并符合其发展需要。

( 四) 教育内容、要求能否兼顾群体需要和个体差异, 使每个幼儿都能得到发展, 都有成功感。

( 五) 教师的指导是否有利于幼儿主动、有效地学习 。

八、对幼儿发展状况的评估, 要注意:

( 一) 明确评价的目的是了解幼儿的发展需要, 以便提供更加适宜的帮助和指导。

( 二) 全面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 防止片面性, 尤其要避免只重知识和技能, 忽略情感、社会性和实际能力的倾向 。

( 三) 在日常活动与教育教学过程中采用自然的方法进行。平时观察所获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幼儿行为表现和所积累的各种作品等, 是评价的重要依据。

( 四) 承认和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 避免用划一的标准评价不同的幼儿, 在幼儿面前慎用 横向的比较。

( 五) 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 既要了解现有水平, 更要关注其发展的速度、特点和倾向 等。《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 ( 试行)教师[ 2012] 1 号 ( 教育部 2012 年 2 月 14 日 公布)为 促进幼 儿园 教师 专业发展, 建设高 素质幼 儿园 教师 队伍, 根据《中 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特制 定《幼 儿园 教师 专业标准( 试行) 》 ( 以下简称《专业标准》) 。

幼儿园教师是履行幼儿园 教育教学工作职责的 专业人员 , 需要经过严格的培养与培训 ,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专业标准》是国家对合格幼儿园教师专业素质的 基本要求,是幼儿园教师实施保教行为的基本规范, 是引领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 , 是幼儿园教师培养、准入、培训 、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一、基本理念

( 一) 师德为先

热爱学前教育事业, 具有职业理想,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依法执教。 关爱幼儿, 尊重幼儿人格, 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 为人师表, 教书育人, 自尊自律, 做幼儿健康成长的启蒙者和引路人。

( 二) 幼儿为 本

尊重幼儿权益, 以幼儿为主体, 充分调动和发挥幼儿的主动性; 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保教活动规律, 提供适合的教育, 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

( 三) 能力为重

把学前教育理论与保教实践相 结合, 突出保教实践 能 力 ; 研究幼儿, 遵循幼儿成长规律, 提升保教工作专业化水平; 坚持实践、反思、再

实践、再反思, 不断提高专业能力 。

( 四) 终身 学习

学习先进学前教育理论, 了 解国内外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 优化知识结构, 提高文化素养; 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 , 做终身学习的典范。

二、基本内容

维度领域基本要求专业理念与师德

( 一) 职业理解与认识

1 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 遵守教育法律法规。

2 理解幼儿保教工作的意义, 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

3 认同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性和独特性, 注重自身专业发展。

4 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修养, 为人师表。

5 具有团队合作精神, 积极开展协作与交流。

( 二) 对幼儿的态度与行为

6 关爱幼儿, 重视幼儿身心健康, 将保护幼儿生命安全放在首位。

7 尊重幼儿人格, 维护幼儿合法权益, 平等对待每一位幼儿。不讽刺、挖苦、歧视幼儿, 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幼儿。

8 信任幼儿, 尊重个体差异, 主动了解和满足有益于幼儿身心发展的不同需求。

9 重视生活对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价值, 积极创造条件, 让幼儿拥有快乐的幼儿园生活。

续表:

维度领域基本要求

专业理念与师德

( 三) 幼儿保育和教育的态度与行为

10 注重保教结合, 培育幼儿良好的意志品质, 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11 注重保护幼儿的好奇心, 培养幼儿的想像力, 发掘幼儿的兴趣爱好。

12 重视环境和游戏对幼儿发展的独特作用, 创设富有教育意义的环境氛围, 将游戏作为幼儿的主要活动。

13 重视丰富幼儿多方面的直接经验, 将探索、交往等实践活动作为幼儿最重要的学习方式。

14 重视自 身日 常态度言行对幼儿发展的重要影响与作用。

15 重视幼儿园、家庭和社区的合作, 综合利用各种资源。

( 四) 个人修养与行为

16 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

17 乐观向上、热情开朗, 有亲和力。

18 善于自 我调节情绪, 保持平和心态。

19 勤于学习, 不断进取。

20 衣着整洁得体, 语言规范健康, 举止文明礼貌。

专业知识

( 五) 幼儿发展知识

21 了解关于幼儿生存、发展和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

22 掌握不同年龄幼儿身心发展特点、 规律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策略与方法。

23 了解幼儿在发展水平、 速度与优势领域等方面的个体差异, 掌握对应的策略与方法。

24 了解幼儿发展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与适宜的对策。

25 了解有特殊需要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及教育策略与方法。

续表:

维度领域基本要求

专业知识

( 六) 幼儿保育和教育知识

26 熟悉幼儿园教育的目标、 任务、 内 容、 要求和基本原则。

27 掌握幼儿园各领域教育的学科特点与基本知识。

28 掌握幼儿园环境创设、一日生活安排、游戏与教育活动、保育和班级管理的知识与方法。

29 熟知幼儿园的安全应急预案, 掌握意外事故和危险情况下幼儿安全防护与救助的基本方法。

30 掌握观察、谈话、记录等了解幼儿的基本方法和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1 了解 0 ~ 3 岁婴幼儿保教和幼小衔接的有关知识与基本方法。

( 七 ) 通识性知识

32 具有一定的自 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33 了解中国教育基本情况。

34 具有相应的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

35 具有一定的现代信息技术知识。

专业能力

( 八) 环境的创设与利用

36 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 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让幼儿感到温暖和愉悦。

37 建立班级秩序与规则, 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 让幼儿感受到安全、舒适。

38 创设有 助 于促进幼 儿成长、 学习、 游戏的 教育环境。

39 合理利用资源, 为幼儿提供和制 作适合的玩教具和学习材料, 引发和支持幼儿的主动活动。

续表:

维度领域基本要求

专业能力

( 九) 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

40 合理安排和组织一日 生活的各个环节, 将教育灵活地渗透到一日 生活中。

41 科学照料幼儿日 常生活, 指导和协助保育员 做好班级常规保育和卫生工作。

42 充分利用各种教育契机, 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

43 有效保护幼儿, 及时处理幼儿的常见事故, 危险情况优先救护幼儿。

( 十) 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

44 提供符合幼儿兴趣需要、年龄特点和发展目 标的游戏条件。

45 充分利用与合理设计游戏活动空间, 提供丰富、适宜的游戏材料, 支持、引发和促进幼儿的游戏。

46 鼓励幼儿自 主选择游戏内容、伙伴和材料, 支持幼儿主动地、创造性地开展游戏, 充分体验游戏的快乐和满足。

47 引导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获得身体、认知、语言和社会性等多方面的发展。

( 十一) 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

48 制定阶段性的教育活动计划和具体活动方案。

49 在教育活动中 观察幼儿, 根据幼儿的表现和需要, 调整活动, 给予适宜的指导。

50 在教育活动的设计和实施中 体现趣味性、 综合性和生活化, 灵活运用各种组织形式和适宜的教育方式。

51 提供更多的操作探索、交流合作、表达表现的机会, 支持和促进幼儿主动学习。

续表:

维度领域基本要求

专业能力

( 十二) 激励与评价

52 关注幼儿日 常表现, 及时发现和赏识每个幼儿的点滴进步, 注重激发和保护幼儿的积极性、自信心。

53 有效运用观察、 谈话、 家园联系、 作品 分析等多种方法, 客观地、全面地了解和评价幼儿。

54 有 效运 用 评价结果, 指 导 下 一 步教 育 活 动 的开展。

( 十三) 沟通与合作

55 使用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语言进行保教工作。

56 善于倾听, 和蔼可亲, 与幼儿进行有效沟通。

57 与同事合作交流, 分享经验和资源, 共同发展。

58 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合作, 共同促进幼儿发展。

59 协助幼儿园与社区建立合作互助的良好关系。

( 十四) 反思与发展

60 主动收集分析相关信息, 不断进行反思, 改进保教工作。

61 针对保教工作中 的现实需要与问 题, 进行探索和研究。

62 制定专业发展规划, 积极参加专业培训, 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三、实施建议

( 一)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 专业标准》 作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依据。 根据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充分发挥《 专业标准》引领和导向作用, 深化教师教育改革, 建立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不断提高幼儿园教师培养培训质量。 制定幼儿园教师准入标准, 严把幼儿园教师入口 关; 制定幼儿园教师聘任( 聘用) 、 考核、 退出 等管理制度, 保障教师合法权益, 形成科学有效的幼儿园教师队伍管理和督导机制。

( 二) 开展幼儿园教师教育的院校要将《 专业标准》 作为幼儿园教师培养培训的主要依据。 重视幼儿园教师职业特点, 加强学前教育学科和专业建设。 完善幼儿园教师培养培训方案, 科学设置教师教育课程, 改革教育教学方式; 重视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教育, 重视社会实践

和教育实习; 加强从事幼儿园教师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 建立科学的质量评价制度。

( 三) 幼儿园要将《专业标准》 作为教师管理的重要依据。 制定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规划, 注重教师职业理想与职业道德教育, 增强教师育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开展园本研修,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完善教师岗位职责和考核评价制度, 健全幼儿园教师绩效管理机制。

( 四) 幼儿园教师要将《专业标准》作为自 身专业发展的基本依据。制定自 我专业发展规划, 爱岗敬业, 增强专业发展自 觉性; 大胆开展保教实践, 不断创新; 积极进行自 我评价, 主动参加教师培训和自 主研修,逐步提升专业发展水平。

3 ~ 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教基二[ 2012] 4 号 ( 教育部 2012 年 10 月 9 日 公布)

 明

一、为深入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 纲要(2010—2020年) 》 和 《国 务院 关 于当 前发展学 前教育 的 若干意 见》 ( 国 发也 2010页 41号) ,指导幼儿园和家庭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 促进幼儿身 心全面和谐发展,制定《3 ~ 6 岁 儿童学习 与 发展指南》( 以下简称《指南》) 。

二、《指南》以 为 幼 儿后继学习 和终身 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 为 目标,以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协调发展为核心,通过提出 3 ~ 6 岁各年龄段儿童学习 与 发展目 标和相应的教育建议, 帮 助幼儿园教师和家长了 解 3 ~ 6 岁 幼儿学习 与 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 建立对幼 儿发展的合理期望,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让幼儿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

三、《指南》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 术五个领域描述幼 儿的 学习与发展。 每个领域按照 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划分为 若干方面。 每个方面由学习与发展目标和教育建议两部分组成。目标部分分别 对 3 ~ 4 岁 、4 ~ 5 岁 、5 ~ 6 岁 三个年龄段末期 幼 儿应该知道什么 、能做什么 , 大致可以 达到 什么 发展水平提出 了 合理期 望,指明了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具体方向 ; 教育建议部分列举了一些能够有效帮助和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教育途径与方法。

四、实施《指南》应把握以 下几个方面:

1 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 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 要注重领域之间 、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 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 而不应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发展。

2 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 幼儿的发展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 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征。 每个幼儿在沿着相似进程发展的过程中 , 各自的发展速度和到 达某一水平的时间不完全相同 。 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 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 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 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到达《指南》所呈现的发展“ 阶梯冶 , 切忌用 一把“ 尺子冶 衡量所有幼儿。

3 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 。 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 进行的。 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 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 合理安排一日生活, 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 体验获取经验的 需要, 严禁“ 拔苗助 长冶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 练。

4 重视幼儿的学习品 质。 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 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 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 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 造等良好学习品质。 忽视幼儿学习品质培养, 单纯追求知识技能学习的做法是短视而有害的。

一、健康

健康是指人在身 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 幼儿阶段是儿童身体发育和机能发展极为迅速的时期, 也是形成安全感和乐观态度的重要阶段。 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 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 也是其它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为有效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成人应为幼儿提供合理均衡的营养, 保证充足的睡眠和适宜的锻炼, 满足幼儿生长发育的需要; 创设温馨的人际环境, 让幼儿充分感受到亲情和关爱, 形成积极稳定的情绪情感; 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 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 形成使其终身受益的生活能力和文明生活方式。幼儿身 心发育尚未成熟, 需要成人的精心呵护和照顾, 但不宜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 以 免剥 夺幼儿自主学习的机会, 养成过于依赖的不良习惯, 影响其主动性、独立性的发展。

( 一) 身 心状况

 标 1 具有健康的体态

3 ~ 4 岁 4 ~ 5 岁 5 ~ 6 岁

1 身高和体重适宜。

参考标准:

男孩:

身高:94. 9 ~ 111 .7 厘米

体重:12. 7 ~ 21 .2 公斤

女孩:

身高:94. 1 ~ 111. 3 厘米

体重:12. 3 ~ 21. 5 公斤

2 在提醒下能自 然坐直、站直。

1 身高和体重适宜。

参考标准:

男孩:

身高:100. 7 ~ 119. 2 厘米

体重:14. 1 ~ 24. 2 公斤

女孩:

身高:99. 9 ~ 118. 9 厘米

体重:13. 7 ~ 24. 9 公斤

2郾 在提醒下 能 保持正确的站、坐和行走姿势。

1 身高和体重适宜。

参考标准:

男孩:

身高: 106. 1 ~ 125. 8 厘米

体重:15. 9 ~ 27. 1 公斤

女孩:

身高: 104. 9 ~ 125. 4 厘米

体重:15.3 ~ 27. 8 公斤

2 经常保持正确的站、坐和行走姿势。注: 身高和体重数据来源: 《2006 年世界卫生组织儿童生长标准》4、5、6 周 岁 儿童身高和体重的参考数据。

教育建议:

1 为幼儿提供营养丰富、健康的饮食。 如:参照 《中 国孕期、哺乳期妇女和 0 ~ 6 岁 儿童膳食指南》, 为 幼儿提供谷物、蔬菜、水果、肉 、奶、蛋、豆制 品 等多 样化的食物, 均衡搭配。烹调 方式要科学, 尽量少 煎炸、烧烤、腌制 。

2 保证幼儿每天睡 11 ~ 12 小 时, 其中 午睡一般应 达到 2 小 时左右。 午睡时间 可根据幼儿的年龄、季节的变化和个体差异适当 减少 。

3 注意幼儿的体态, 帮 助他们 形成正确 的姿势。 如:提醒幼儿要保持正确 的 站、坐、走姿势; 发现有八字脚、罗 圈 腿、驼背等骨骼发育异常的情况, 应及时就医矫治。桌、椅和床要合适。 椅子的高度以 幼儿写 画 时双脚能自 然着地、大腿基本保持水平状为 宜; 桌子的 高度以 写 画 时身 体能 坐直, 不 驼 背、不耸肩 为 宜; 床不宜过软。

4 每年为 幼儿进行健康检查。

目标2情绪安定愉快

3 ~ 4 岁 4 ~ 5 岁 5 ~ 6 岁

1 情绪比较稳定, 很少因一点小事哭闹不止。

2 有比较强烈的情绪反应时, 能在成人的安抚下逐渐平静下来。

1 经常保持愉快的情绪,不高兴时能较快缓解。

2 有比较强烈情绪反应时, 能在成人提醒下逐渐平静下来。

3 愿意把自己的情绪告诉亲近的人, 一起分享快乐或求得安慰。

1 经常保持愉快的情绪。知道引起自己某种情绪的原因, 并努力缓解。

2 表达情绪的 方式比较适度, 不乱发脾气。

3 能随着活动的需要转换情绪和注意。

教育建议:

1 营造温暖、轻松的心理环境, 让幼儿形成安全感和信赖感。 如: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 以 积极、愉快的情绪影响幼儿。以 欣赏的态度对待幼 儿。 注意发现幼 儿的 优点 , 接纳 他们的个体差异, 不简单与 同 伴做横向 比较。幼儿做错事时要冷静处理, 不厉声斥责, 更不能打骂。

2 帮助幼儿学会恰当表达和调控情绪。 如:成人用恰当的方式表达情绪, 为幼儿做出榜样。 如生气时不乱发脾气, 不迁怒于人。成人和幼儿一起谈论自己高兴或生气的事, 鼓励幼儿与 人分享自己的情绪。允许幼儿表达自己的情绪, 并给予适当的引导。 如幼儿发脾气时不硬性压制 , 等其平静后告诉他什么行为是可以接受的。发现幼儿不高兴时, 主动询问情况, 帮 助他们化解消极情绪。

目标3 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

3 ~ 4 岁 4 ~ 5 岁 5 ~ 6 岁

1 能在较热或较冷的户外环境中活动。

2 换新环境时情绪能较快稳定, 睡 眠、饮食基本正常。

3 在帮 助 下 能 较快适应集体生活。

1 能在较热 或 较冷的 户外环 境 中 连 续 活 动 半 小时左右。

2 换新环境时较少出现身体不适。

3 能较快适应人际环境中发生的变化。 如换了新老师能较快适应。

1 能在较热或较冷的户外环境中连续活动半小时以上。

2 天气变化时较少感冒,能适应车、 船等交通工具造成的轻微颠簸。

3 能较快融入新的人际关系环境。 如换了新的幼儿园或班级能较快适应。

教育建议:

1 保证幼儿的户外活动时间 , 提高幼儿适应季节变化的能力 。幼儿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 一般不少于两小时, 其中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 季节交替时要坚持。气温过热或过冷的季节或地区应因地制宜, 选择温度适当的时间段开展户外活动, 也可根据气温的变化和幼儿的个体差异, 适当减少活动的时间 。

2 经常与幼儿玩拉手转圈、秋千、转椅等游戏活动, 让幼儿适应轻微的摆动、颠簸、旋转, 促进其平衡机能的发展。

3 锻炼幼儿适应生活环境变化的能力 。 如:注意观察幼儿在新环境中的饮食、睡眠、游戏等方面的情况, 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新环境。经常带幼儿接触不同的人际环境, 如参加亲戚朋友聚会, 多和不熟悉的小朋友玩, 使幼儿较快适应新的人际关系 。

( 二) 动作发展

 标 1 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 动作协调、灵敏

3 ~ 4 岁 4 ~ 5 岁 5 ~ 6 岁

1 能沿地面直线或在较窄的低矮物体上走一段距离。

2 能双脚灵活交替上下楼梯。

3 能身体平稳地双脚连续向前跳。

4 分散跑时能躲避他人的碰撞。

5 能双手向上抛球。

1 能在较窄 的 低 矮物 体上平稳地走一段距离。

2 能以匍匐、膝盖悬空等多种方式钻爬。

3 能助跑跨跳过一定距离, 或助跑跨跳过一定高度的物体。

4 能与他人玩追逐、躲闪跑的游戏。

5 能连续自 抛自 接球。

1 能在斜坡、荡桥和有一定间隔的物体上较平稳地行走。

2 能以手脚并用的方式安全地爬攀登架、网等。

3 能连续跳绳。

4 能躲避他人滚过来的球或扔过来的沙包。

5 能连续拍球。

教育建议:

1 利用多种活动发展身体平衡和协调能力 。 如: 走平衡木, 或沿着地面直线、田埂行走。

玩跳房子、踢毽子、蒙眼走路、踩小高跷等游戏活动。

2 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如:鼓励幼儿进行跑跳、钻爬、攀登、投掷、拍球等活动。玩跳竹竿、滚铁环等传统体育游戏。

3 对于拍球、跳绳等技能性活动,不要过于要求数量,更不能机械训练。

4 结合活动内容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 注重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

 标 2 具有一定的力量和耐力

3 ~ 4 岁 4 ~ 5 岁 5 ~ 6 岁

1 能双手抓杠悬空吊起10秒左右。

2 能单手将沙包向前投掷 2 米左右。

3 能单脚连续向前跳2米左右。

4 能快跑 15 米左右。

5 能行走 1 公里左右( 途中可适当停歇) 。

1 能双手抓杠悬空吊起15 秒左右。

2 能单手将沙包向前投掷 4 米左右。

3 能单脚连续向前跳 5米左右。

4 能快跑 20 米左右。

5 能连续 行走 1. 5 公里左右( 途中可适当停歇) 。

1 能双手抓杠悬空吊起20 秒左右。

2 能单手将沙包向 前投掷 5 米左右。

3 能单脚连续向前跳 8米左右。

4 能快跑25 米左右。

5 能连续行走 1. 5 公里以上( 途中可适当停歇) 。

教育建议:

1 开展丰富多样、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各种身体活动, 如走、 跑、跳、攀、爬等, 鼓励幼儿坚持下来, 不怕 累 。

2 日常生活中鼓励幼儿多走路、 少坐车; 自己上下楼梯、 自己背包。

 标 3 手的动作灵活协调

3 ~ 4 岁 4 ~ 5 岁 5 ~ 6 岁

1 能用笔涂涂画画。

2 能熟练地用勺子吃饭。

3 能用剪刀沿直线剪, 边线基本吻合。

1 能沿边线较直地画出简单图 形, 或能边线基本对齐地折纸。

2 会用筷子吃饭。

3 能沿轮廓线剪出由直线构成的简单图形, 边线吻合。

1 能根据需要画出 图形,线条基本平滑。

2 能熟练使用筷子。

3 能沿轮廓线 剪 出 由 曲线构成的简单图 形, 边线吻合且平滑。

4 能使用 简 单的 劳 动 工具或用具。

教育建议:

创造条件和机会, 促进幼儿手的动作灵活协调 。 如:提供画 笔、剪刀 、 纸张、 泥团 等 工具和 材料, 或充分利用各种自然、废旧 材料和常见物品 , 让幼儿进行画 、剪、折、粘等美工活动。引导幼儿生活自 理或参与 家务劳动, 发展其手的动作。 如: 练习自己用 筷子吃饭、扣扣子, 帮 助家人择菜叶、做面食等。幼儿园在布置娃娃家、 商店 等 活动 区 时, 多 提供原 材料和 半 成品 , 让幼儿有更多 机会参与 制 作活动。

引导幼儿注意活动安全。 如:为 幼儿提供的塑料粒、珠子等活动 材料要足够大, 材质要安全,以免造成异物进入气管、铅中 毒等伤害。 提供幼儿用 安全剪刀 。为幼儿示范拿筷子、握笔的正确姿势以及使用 剪刀 、锤子等工具的方法。提醒幼儿不要拿剪刀 等锋利 工具玩耍, 用 完后要放回原 处。

( 三) 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

目标 1 具有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

3 ~ 4 岁 4 ~ 5 岁 5 ~ 6 岁

1 在提醒下, 按时睡觉和起床, 并能坚持午睡。

2 喜欢参加体育活动。

3 在引 导 下, 不 偏 食、 挑食。 喜欢吃瓜果、 蔬菜等新鲜食品。

4 愿意饮用白开水, 不贪喝饮料。

5 不用脏手揉眼睛, 连续看电视等不超过 15 分钟。

6 在提醒下, 每天早晚刷牙、饭前便后洗手。

1 每天按时睡觉和起床,并能坚持午睡。

2 喜欢参加体育活动。

3 不偏 食、 挑 食, 不 暴 饮暴食。 喜欢吃瓜果、 蔬菜等新鲜食品。

4 常 喝 白 开 水, 不 贪 喝饮料。

5 知道保护眼睛, 不在光线过强或过暗的地方看书, 连续看电视等不超过20 分钟。

6 每天早晚刷牙、饭前便后洗手, 方法基本正确。

1 养成每天 按时睡 觉 和起床的习惯。

2 能主动参加体育活动。

3 吃东西时细嚼慢咽。

4 主动饮用白 开水, 不贪喝饮料。

5 主动 保护 眼 睛。 不 在光线 过 强 或 过 暗 的 地 方看书, 连续看电视等不超过 30 分钟。

6 每天早晚主动刷牙, 饭前便后主动洗手, 方法正确。

教育建议:

1 让幼儿保持有规律的生活, 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如: 早睡早起、每天午睡、按时进餐、吃好早餐等。

2 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如:合理安排餐点 , 帮助幼儿养成定点 、定时、定量进餐的习惯。帮助幼儿了 解食物的营养价值, 引导他们不偏食不挑食、少吃或不吃不利于健康的食品 ; 多喝白开水, 少喝饮料。吃饭时不过分催促, 提醒幼儿细嚼慢咽, 不要边吃边玩。

3 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 惯。 如:早晚刷 牙、饭后漱口 。勤为幼儿洗澡、换衣服、剪指甲 。提醒幼儿保护五官, 如不乱挖耳朵、鼻孔, 看电 视时保持 3 米左右的距离等。

4 激发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养成锻炼的习 惯。 如:为 幼儿准备多 种体育活动 材料, 鼓励他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开展活动。经常和幼儿一起在户外运动和游戏, 鼓励幼儿和同 伴一起开展体育活动。和幼儿一起观看体育比赛或有关体育赛事的 电 视节 目 , 培养他

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目标 2 具有基本的生活自 理能力

3 ~ 4 岁 4 ~ 5 岁 5 ~ 6 岁

1 在帮 助 下 能 穿 脱衣 服或鞋袜。

2 能将玩具和 图 书 放回原处。

1 能 自 己 穿 脱 衣 服、 鞋袜、扣钮扣。

2 能整理自 己的物品。

1 能知 道根据冷热 增 减衣服。

2 会自 己系鞋带。

3 能按类 别 整 理好自 己的物品。

教育建议:

1 鼓励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对幼儿的尝试与努力给予肯定,不因做不好或做得慢而包办代替。

2 指导幼儿学习和掌握生活自理的基本方法, 如穿脱衣服和 鞋袜、洗手洗脸、擦鼻涕、擦屁股的正确方法。

3 提供有利于幼儿生活自理的条件。 如:提供一些纸箱、盒子, 供幼儿收拾和存放自己的玩具、图书或生活用品等。幼儿的衣服、鞋子等要简单实用 , 便于自己穿脱。

目标 3 具备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 我保护能力

3 ~ 4 岁 4 ~ 5 岁 5 ~ 6 岁

1 不吃陌生人给的东西,不跟陌生人走。

2 在提醒下能注意安全,不做危险的事。

3 在公共场所走失时, 能向警察或有关人员说出自己和家长的名字、 电话号码等简单信息。

1 知 道在公共场合不 远离成人的视线单独活动。

2 认识常见的安全标志,能遵守安全规则。

3 运 动 时 能 主 动 躲 避危险。

4 知道简单的求助方式。

1 未经大人允许不给陌生人开门。

2 能自觉遵守基本的 安全规则和交通规则。

3 运动时能注意安全, 不给他人造成危险。

4 知道一些基本的防灾知识。

教育建议:

1 创设安全的生活环境, 提供必要的保护措施。 如:要把热水瓶、药品 、火柴、刀 具等物品放到幼儿够不到的地方; 阳台或窗台要有安全保护措施; 要使用 安全的电源插座等。在公共场所要注意照看好幼儿; 幼儿乘车、乘电梯时要有成人陪伴; 不把幼儿单独留在家里或汽车里等。

2 结合生活实际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 如:外出时, 提醒幼儿要紧跟成人, 不远离成人的 视线, 不跟陌生人走, 不吃陌生人给的东西; 不在河边和马路边玩耍; 要遵守交通规则等。帮助幼儿了解周围环境中不安全的事物, 不做危险的事。 如不动热水壶, 不玩火柴或打火机, 不摸电源插座, 不攀爬窗户或阳台等。帮助幼儿认识常见的安全标识, 如: 小心触电、小心有毒、禁止下河游泳、紧急出口等。告诉幼儿不允许别人触摸自己的隐私部位。

3 教给幼儿简单的自 救和求救的方法。 如:记住自己家庭的住址、电话号码、父母 姓名 和单位, 一旦走失时知道向 成人求助, 并能提供必要信息。遇到火灾或其他紧急情况时, 知 道要拨打 110、120、119 等求救电话。可利用图书 、音像等材料对幼儿进行逃生和求救方面的教育, 并运用 游戏方式模拟练习 。幼儿园应定期进行火灾、地震等自然灾害的逃生演习 。

二、语言

语言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 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 幼儿语言的 发展贯穿于各个领域, 也对其它领域的学习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幼儿在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同时, 也在发展着人际交往能力 、 理解他人和判断交往情境的能力 、 组织自己思想 的能力 。 通过语言获取信息, 幼儿的学习逐步超越个体的直接感知。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应为幼儿创设自由 、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 鼓励和支持幼儿与 成人、同伴交流, 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 为 幼儿提供丰富、适宜的低幼读物, 经常和幼儿一起看图书 、讲故事, 丰富其语言表达能力 , 培养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进一步拓展学习经验。幼儿的 语言学习需 要相应的社会经验支持, 应通过多种活动扩展幼儿的生活经验, 丰富语言的内容, 增强理解和表达能力 。 应在生

活情境和阅读活动中引导幼儿自然而然地产生对文字的兴趣, 用机械记忆和强化训练的 方式让幼儿过早识字不符合其学习特点和接受能力 。

( 一) 倾听与 表达

 标 1 认真听并能听懂常用语言

3 ~ 4 岁 4 ~ 5 岁 5 ~ 6 岁

1 别人对自己说话时能注意听并做出回应。

2 能听懂日常会话。

1 在群体中能有意识地听与自己有关的信息。

2 能结合情境感受到不同语气、 语调所表达的不同意思。

3 方言地区和少数民族幼儿能基本听懂普通话。

1 在集体中能注意听老师或其他人讲话。

2 听不懂或 有疑问时能主动提问。

3 能结合情境理解一些表示因 果、假设等相对复杂的句子。

教育建议:

1 多给幼儿提供倾听和交谈的机会。 如: 经常和幼儿一起谈论他感兴趣的话题, 或一起看图书 、讲故事。

2 引导幼儿学会认真倾听。 如:成人要耐心倾听别人( 包括幼儿) 的讲话, 等别人讲完再表达自己的观点 。与幼儿交谈时, 要用 幼儿能听得懂的语言。对幼儿提要求和布置任务时要求他注意听, 鼓励他主动提问。

3 对幼儿讲话时, 注意结合情境使用丰富的语言, 以便于幼儿理解。如:说话时注意语气、语调 , 让幼儿感受语气、语调的作用 。 如对幼儿的不合理要求以 比较坚定的语气表示不同 意; 讲故事时, 尽量把故事人物高兴、悲伤的心情用不同的语气、语调表现出 来。根据幼儿的理解水平有意识地使用 一些反映因 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句子。

目标 2 愿意讲话并能清楚地表达

3 ~ 4 岁 4 ~ 5 岁 5 ~ 6 岁

1 愿意在熟悉的人面前说话, 能大方地与人打招呼。

2 基本会说本民族或本地区的语言。

3 愿意表达自己的需要和想法, 必要时能配以手势动作。

4 能口齿清楚地说儿歌、童谣或复述简短的故事。

1 愿意与他人交谈, 喜欢谈论自己感兴趣的话题。

2 会说本民族或本地区的语言, 基本会说普通话。 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幼儿会用普通话进行日常会话。

3 能基本完 整 地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和经历的事情。

4 讲述比较连贯。

1 愿意与他人讨论问题,敢在众人面前说话。

2 会说本民族或本地区的语言和普通话, 发音正确清晰。 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幼儿基本会说普通话。

3 能有序、 连贯、 清楚地讲述一件事情。

4 讲述时能使用常见的形容词、 同义词等, 语言比较生动。

教育建议:

1 为 幼儿创 造说话的机会并体验语言交往的乐趣。每天有足够的时间 与 幼 儿交谈。 如谈论他感兴趣的 话题, 询问和听取他对自己事情的意见等。尊重和接纳幼儿的说话方式, 无论幼儿的表达水平如何, 都应认真地倾听并给予积极的回应。鼓励和支持幼儿与 同 伴一起玩耍、交谈, 相互讲述见闻 、趣事或看过的图书 、动画片等。方言和少数民族地区应积极为幼儿创设用普通话交流的语言环境。

2 引导幼儿清楚地表达。 如:和幼儿讲话时, 成人自身的语言要清楚、简洁。当幼儿因为急于表达而说不清楚的时候, 提醒他不要着急, 慢慢说; 同 时要耐心 倾听, 给予必要的补充, 帮助他理清思路并清晰地说出来。

 

 标 3 具有文明的语言习惯

3 ~ 4 岁 4 ~ 5 岁 5 ~ 6 岁

1 与别人讲话时知道眼睛要看着对方。

2 说话自然, 声音大小适中。

3 能在成人的提醒下使用恰当的礼貌用语。

1 别人对自己讲话时能回应。

2 能根据场合调节自己说话声音的大小。

3 能主动使用礼貌用语,不说脏话、粗话。

1 别人讲话时能 积极主动地回应。

2、能根据谈话对象和需要, 调整说话的语气。

3 懂得按次序轮流讲话,不随意打断别人。

4 能依据所处情境使用恰当的语言。 如在别人难过时会用恰当的语言表示安慰。

教育建议:

1 成人注意语言文明 , 为 幼儿做出 表率。 如: 与 他人交谈时, 认真倾听, 使用 礼貌用 语。在公共场合不大声说话, 不说脏话、粗话。幼儿表达意见时, 成人可蹲下来, 眼睛平视幼 儿, 耐心 听他把话说完。

2 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语言行为习惯。 如:结合情境提醒幼儿一些必要的交流礼节。 如对长辈说话要有礼貌, 客人来访时要打招呼, 得到帮助时要说谢谢等。提醒幼儿遵守集体生活的语言规则 , 如轮流发言, 不随意打断别人讲话等。提醒幼儿注意公共场所的语言文明 , 如不大声喧哗。

( 二) 阅读与书写准备

目标 1 喜欢听故事, 看图书

3 ~ 4 岁 4 ~ 5 岁 5 ~ 6 岁

1 主动要求成人讲故事、读图书。

2 喜欢跟读韵律感强儿歌、童谣。

3 爱护图书, 不乱撕、乱扔。

1 反复看自己喜欢的图书。

2 喜欢把听过的故事或看过的图书讲给别人听。

3 对生活中常见的标识、符号感兴趣, 知道它们表示一定的意义。

1 专注地阅读图书。

2 喜欢与他人一起谈论图书和故事的有关内容。

3 对图书和生活情境中的文字符号感兴趣, 知道文字表示一定的意义。

教育建议:

1 为幼儿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和条件。 如:提供一定数量、符合幼儿年龄特点 、富有童趣的图画书 。提供相对安静的地方, 尽量减少干扰, 保证幼儿自主阅读。

2 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培养阅读习惯。 如:经常抽时间与幼儿一起看图书 、讲故事。提供童谣、故事和诗歌等不同 体裁的儿童文学作品 , 让幼儿自主选择和阅读。当幼儿遇到感兴趣的事物或问题时, 和他一起查阅图书资料, 让他感受图书的作用 , 体会通过阅读获取信息的乐趣。

3 引导幼儿体会标识、文字符号的用途。 如:向幼儿介绍医院、公用电话等生活中的常见标识, 让他知道标识可以代表具体事物。结合生活实际, 帮助幼儿体会文字的用途。 如买来新玩具时, 把说明书上的文字念给幼儿听, 了解玩具的玩法。

目标 2 具有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

3 ~ 4 岁 4 ~ 5 岁 5 ~ 6 岁

1 能听懂短小的儿歌或故事。

2 会看画面, 能根据画面说出图 中 有什么, 发生了什么事等。

3 能理解图书上的文字是和画面对应的, 是用来表达画面意义的。

1 能大体讲出所听故事的主要内容。

2 能根据连续画面提供的信息, 大致说出故事的情节。

3 能随着作品的展开产生喜悦、 担忧等相应的情绪反应, 体会作品所表达的情绪情感。

1 能说出所阅读的幼儿文学作品的主要内容。

2 能根据故事的部分情节或图书画面的线索猜想故事情节的发展, 或续编、创编故事。

3 对看过的图书、听过的故事能说出自己的看法。

4 能初步感受文学语言的美。

教育建议:

1 经常和幼儿一起阅读, 引导他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理解图书的内容。 如: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 结合画面讨论故事内容, 学习建立画面与故事内容的联系 。和幼儿一起讨论或回 忆书 中的故事情节, 引导他有条理地说出故事的大致内容。在给幼儿读书或讲故事时, 可先不告诉名字, 让幼儿听完后自己命名 , 并说出这样命名的理由 。鼓励幼儿自主阅读, 并与他人讨论自己在阅读中的发现、体会和想法。

2 在阅读中发展幼儿的想象和创造能力 。 如:鼓励幼儿依据画面线索讲述故事, 大胆推测 、想象故事情节的发展, 改编故事部分情节或续编故事结尾。鼓励幼儿用故事表演、绘画等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图书和故事的理解。鼓励和支持幼儿自编故事, 并为自编的故事配上 图画 , 制成图画书 。

3 引导幼儿感受文学作品的美。 如:有意识地引导幼儿欣赏或模仿文学作品的语言节奏和韵律。给幼儿读书时, 通过表情、动作和抑扬顿挫的声音传达书中的情绪情感, 让幼儿体会作品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

目标 3 具有书面表达的愿望和初步技能

3 ~ 4 岁 4 ~ 5 岁 5 ~ 6 岁

1 喜欢用涂涂画画表达一定的意思。

1 愿意用图画和符号表达自己的愿望和想法。

2 在成人提醒下, 写写画画时姿势正确。

1 愿意用图画和符号表现事物或故事。

2 会正确书写自己的名字。

3 写画时姿势正确。

教育建议:

1 让幼儿在写写画画的过程中体验文字符号的功能, 培养书写兴趣。 如:准备供幼儿随时取放的纸、笔等材料, 也可利用沙地、树枝等自然材料, 满足幼儿自由涂画的需要。鼓励幼儿将自己感兴趣的 事情或故事画下来并讲给别人听, 让幼儿体会写写画画的方式可以表达自 己的想法和情感。把幼儿讲过的事情用文字记录下来, 并念给他听, 使幼儿知道说的话可以用文字记录下来, 从中体会文字的用途。

2 在绘画和游戏中做必要的书写准备, 如:通过把虚线画出的图形轮廓连成实线等游戏, 促进手眼协调 , 同时帮助幼儿学习由上至下、由左至右的运笔技能。鼓励幼儿学习书写自己的名字。提醒幼儿写画时保持正确姿势。

 

三、社会

幼儿社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过程是其社会性不断完善并奠定健全人格基础的过程。 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是幼儿社会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其社会性发展的基本途径。 幼儿在与成人和同伴交往的过程中 ,不仅学习如何与人友好相处, 也在学习如何看待自己、对待他人, 不断

发展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 良好的社会性发展对幼儿身心健康和其它各方面的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家庭、幼儿园和社会应共同努力 , 为幼儿创设温暖、关爱、平等的家庭和集体生活氛围 , 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 , 让幼儿在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 中 获得安全感和信任感, 发展自 信和自 尊, 在良好的社会环境及文化的熏陶中 学会遵守 规则 , 形成基本的认同 感和归属感。幼儿的社会性主要是在日 常生活和游戏中 通过观察和模仿潜移默化地发展起来的。 成人应注重自 己 言行的 榜样作用 , 避免简单生 硬的

说教。

( 一) 人际交往

 标 1 愿意与人交往

3 ~ 4 岁 4 ~ 5 岁 5 ~ 6 岁

1 愿意和小朋友一起游戏。

2 愿意与熟悉的长辈 一起活动。

1 喜欢和小朋友一起游戏, 有经常一起玩的小伙伴。

2 喜欢和长辈交谈, 有事愿意告诉长辈。

1 有自己的好朋友, 也喜欢结交新朋友。

2 有问题愿意向别人请教。

3 有高兴的或有趣的事愿意与大家分享。

教育建议:

1 主动亲近和关心幼儿, 经常和他一起游戏或活动, 让幼儿感受到与成人交往的快乐, 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 。

2 创造交往的机会, 让幼儿体会交往的乐趣。 如:利用走亲戚、到朋友家做客或有客人来访的时机, 鼓励幼儿与他人接触和交谈。鼓励幼儿参加小朋友的游戏, 邀请小朋友到家里玩, 感受有朋友一起玩的快乐。幼儿园应多为幼儿提供自由交往和游戏的机会, 鼓励他们自主选择、自由结伴开展活动。

 标 2 能与同伴友好相处

3 ~ 4 岁 4 ~ 5 岁 5 ~ 6 岁

1 想加入同伴的游戏时,能友好地提出请求。

2 在成人指导下, 不争抢、不独霸玩具。

3 与同伴发生冲突时, 能听从成人的劝解。

1 会运用介绍自 己、交换玩具等简单技巧加入同伴游戏。

2 对大家都喜欢的 东 西能轮流、分享。

3 与同伴发生冲突时, 能在他人帮助下和平解决。活动时愿意接受同伴的意见和建议。

4 不欺负弱小。

1 能想办法吸引同伴和自己一起游戏。

2 活动时能与同伴分工合作, 遇到困难能一起克服。

3 与同伴发生冲突时能自己协商解决。

4 知道别人的想法有时和自己不一样, 能倾听和接受别人的意见, 不能接受时会说明理由。

5 不欺负别人, 也不允许别人欺负自己。

教育建议:

1 结合具体情境, 指导幼儿学习交往的基本规则和技能。 如:当幼儿不知怎样加入同 伴游戏, 或提出 请求不被接受时, 建议他拿出玩具邀请大家一起玩; 或者扮成某个角色加入同伴的游戏。对幼儿与别人分享玩具、图书等行为给予肯定, 让他对自己的表现感到高兴和满足。

当幼儿与同伴发生矛盾或冲突时, 指导他尝试用协商、交换、轮流玩、合作等方式解决冲突。

利用相关的图书 、故事, 结合幼 儿的 交往经验, 和他讨论什么样的行为受大家欢迎, 想要得到别人的接纳应该怎样做。幼儿园应多为幼儿提供需要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完成的活动, 让

幼儿在具体活动中 体会合作的重要性, 学习 分工合作。

2 结合具体情境, 引 导幼儿换位思考, 学习理解别人。 如:幼儿有争抢玩具等不友好行为 时, 引导他们想想“ 假如你是那个小朋友, 你有什么感受?让幼儿学习理解别人的想法和感受。

3 和幼儿一起谈谈他的好朋友, 说说喜欢这个朋友的原因 , 引导他多发现同伴的优点 、长处。

 标 3 具有自 尊、自信、自主的表现

3 ~ 4 岁 4 ~ 5 岁 5 ~ 6 岁

1 能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游戏或其它活动。

2 为自己的好行为或活动成果感到高兴。

3 自己能做的事情愿意自己做。

4 喜欢承担一些小任务。

1 能按自己的想法进行游戏或其他活动。

2 知道自己的一些优点和长处, 并对此感到满意。

3 自己的事情尽量自己做, 不愿意依赖别人。

4 敢于尝试有一定难度的活动和任务。

1 能主动发起活动或在活动中出主意、想办法。

2 做了好事或取得了成功后还想做得更好。

3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不会的愿意学。

4 主动承担任务, 遇到困难能够坚持而不轻易求助。

5 与别人的看法不同时,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并说出理由。

教育建议:

1 关注幼儿的感受, 保护其自尊心和自信心。 如: 能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幼儿, 使幼儿切实感受到自己被尊重。对幼儿好的行为表现多给予具体、有针对性的肯定和表扬, 让他对自己优点和长处有所认识并感到满足和自豪。不要拿幼儿的不足与其他幼儿的优点作比较。

2 鼓励幼儿自主决定, 独立做事, 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 如:与幼儿有关的事情要征求他的意见, 即使他的意见与成人不同 ,也要认真倾听, 接受他的合理要求。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 支持幼儿按自己的想法做事; 或提供必要的条件, 帮助他实现自己的想法。幼儿自己的事情尽量放手让他自己做, 即使做得不够好, 也应鼓励并给予一定的指导, 让他在做事中 树立自尊和自信。鼓励幼儿尝试有一定难度的任务, 并注意调整难度, 让他感受经

过努力获得的成就感。

 标 4 关心尊重他人

3 ~ 4 岁 4 ~ 5 岁 5 ~ 6 岁

1 长辈讲话时能认真听,并能听从长辈的要求。

2 身边的人生病或不开心时表示同情。

3 在提醒下能做到不打扰别人。

1 会用 礼貌的方式向长辈表达自己的要求和想法。

2 能注意到别人的情绪,并有关心、体贴的表现。

3 知道父母的职业, 能体会到父母为养育自己所付出的辛劳。

1 能有礼貌地与人交往。

2 能关注别人的情绪和需要, 并能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

3 尊重为大家提供服务的人, 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4 接纳、尊重与自己的生活方式或习惯不同的人。

教育建议:

1 , 以 尊重、关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父母、长辈和其他人。 如:经常问候父母, 主动做家务。

礼貌地对待老年人, 如坐车时主动为 老人让座。看到别人有困难能主动关心并给予一定的帮助。

2 引导幼儿尊重、 关心长辈和身边的人, 尊重他人劳动及成果。 如:提醒幼儿关心身边的 人, 如妈妈累了 , 知道让她安静休息一会儿。借助故事、图书 等给幼儿讲讲父母抚育孩子成长的经历, 让幼儿理解和体会父爱与 母爱。结合实际情境, 提醒幼儿注意别人的情绪, 了解他们的需要, 给予适当的关心和帮助。利用生活机会和角色游戏, 帮助幼儿了解与自己关系 密 切的社会服务机构及其工作, 如商场、邮局、医院等, 体会这些机构给大家提供的便利和服务, 懂得尊重工作人员的劳动, 珍惜劳动成果。

3 引导幼儿学习用平等、接纳和尊重的态度对待差异。 如: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可以相互学习 。利用民间游戏、传统节日等, 适当向幼儿介绍我国主要民族和世

界其它国家和民族的文化, 帮助幼儿感知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 理解人们之间是平等的, 应该互相尊重, 友好相处。

( 二) 社会适应

 标 1 喜欢并适应群体生活

3 ~ 4 岁 4 ~ 5 岁 5 ~ 6 岁

1 对群体活动有兴趣。

2 对幼儿园的生活好奇,喜欢上幼儿园。

1 愿意并主动参加群体活动。

2 愿意与家长一起参加社区的一些群体活动。

1 在群体活动中积极、快乐。

2 对小学生活有好奇和向往。

教育建议:

1 经常和幼儿一起参加一些群体性的活动, 让幼儿体会群体活动的乐趣。 如: 参加亲戚、朋 友和同事间的聚会以 及适合幼儿参加的社区活动等, 支持幼儿和不同群体的同伴一起游 戏, 丰富其群体活动的经验。

2 幼儿园组织活动时, 可以经常打破班级的界限, 让幼儿有更多机会参加不同群体的活动。

3 带领大班幼儿参观小学, 讲讲小学有趣的活动, 唤起他们对小学生活的好奇和向往, 为入学做好心理准备。

目标 2 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

3 ~ 4 岁 4 ~ 5 岁 5 ~ 6 岁

1 在提醒下, 能遵守游戏和公共场所的规则。

2 知道不经允许不能拿别人的东西, 借别人的东西要归还。

3 在成人提醒下, 爱护玩具和其他物品。

1 感受规则的意义, 并能基本遵守规则。

2 不私自拿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3 知道说谎是不对的。

4 知 道接受了的任务要努力完成。

5 在提醒下, 能节约粮食、水电等。

1 理解规则的意义, 能与同伴协商制定游戏和活

动规则。

2 爱惜物品, 用别人的东西时也知道爱护。

3 做了错事敢于承认, 不说谎。

4 能认真负责地完成自己所接受的任务。

5 爱护身边的环境, 注意节约资源。

教育建议:

1 成人要遵守社会行为 规则 , 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 如: 答应

幼儿的事一定要做到 、尊老爱幼、爱护公共环境, 节约水电等。

2 结合社会生活实际, 帮助幼儿了解基本行为规则 或其它游戏规则 , 体会规则的重要性, 学习自觉遵守规则 。 如:经常和幼儿玩带有规则的游戏, 遵守共同约定的游戏规则 。

利用实际生活情境和图书故事, 向幼儿介绍一些必要的社会行为规则 , 以及为什么要遵守这些规则 。在幼儿园的区域活动中 , 创设情境, 让幼儿体会没有规则的不方便, 鼓励他们 讨论制定规则并自觉遵守。对幼儿表现出的遵守规则的行为要及时肯定, 对违规行为给予

纠正。如: 幼儿主动为老人让座时要表扬; 幼儿损害别人的物品或公共物品时要及时制止并主动赔偿。

3 教育幼儿要诚实守信。 如:对幼儿诚实守信的行为要及时肯定。允许幼儿犯错误, 告诉他改了就好。不要打骂幼儿, 以免他因害怕惩罚而说谎。小年龄幼儿经常分不清想象和现实, 成 人不要误认为他是在说谎。发现幼儿说谎时, 要反思是否是因自己对幼儿的要求过高 过严

造成的。如果是, 要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 , 同时要严肃地告诉幼儿说谎是不对的。经常给幼儿分配一些力所能及的任务, 要求他完成并及时给予表扬, 培养他的责任感和认真负 责的态度。

 标 3 具有初步的归属感

3 ~ 4 岁 4 ~ 5 岁 5 ~ 6 岁

1 知道和自己一起生活的家庭成员及与自己的关系, 体会到自己是家庭

的一员。

2 能感受到家庭生活的温暖, 爱父母, 亲近与信赖长辈。

3 能说出自己家所在街道、小区 ( 乡 镇、 村 ) 的名称。认识国旗, 知道国歌。

1 喜欢自己所在的幼儿园和班级, 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2 能说出自己家所在地的省、市、县( 区) 名 称, 知道当地有代表性的物产

或景观。

3 知道自己是中国人。

4 奏国歌、升国旗时能自动站好。

1 愿意为集体做事, 为集体的成绩感到高兴。

2 能感受到家乡的发展变化并为此感到高兴。

3 知道自己的民族, 知道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 各民族之间要互相尊重, 团结友爱。

4 知道国家一些重大成就, 爱祖国, 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

教育建议:

1 亲切地对待幼儿, 关心幼儿, 让他感到长辈是可亲、 可近、 可信赖的, 家庭和幼儿园是温暖的。 如:多和孩子一起游戏、 谈笑, 尽量在家庭和班级中营造温馨的氛围 。通过和幼儿一起翻阅照片 、讲幼儿成长的故事等, 让幼儿感受到家庭和幼儿园的温暖, 老师的和蔼可亲, 对养育自己的人产生感激之情。

2 吸引和鼓励幼儿参加集体活动, 萌发集体意识。 如:幼儿园和班级里的重大事情和计划 , 请幼儿集体讨论决定。幼儿园应经常组织多种形式的集体活动, 萌发幼儿的集体荣誉感。

3 运用幼儿喜闻乐见和能够理解的方式激发幼儿爱家乡 、爱祖国的情感。 如:和幼儿说一说或在地图上找一找自己家所在的省、 市、 县( 区 )名称。和幼儿一起外出 游玩, 一起看有关的电视节目 或画 报等; 和他们一起收集有关家乡 、祖国各地的风景名胜、著名的 建筑、独特物产的图片等, 在观看和欣赏的过程中 激发幼儿的自豪感和热爱之情。利用电视节目或参加升旗等活动, 向 幼儿介绍国旗、国歌以 及观看升旗、奏国歌的礼仪。向 幼儿介绍反映中国人聪明才智的发明和创造, 激发幼儿的民族自豪感。

四、科学

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 , 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 幼儿在对自然事物的探究和运用数学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过程中 , 不仅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 充分发展形象思维, 而且初步尝试归类、排序、判断、推理, 逐步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 为其它领域的深入学习 奠定基础。幼儿科学学习 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 体验探究过程, 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 。 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 儿的 好奇心, 充分利 用 自 然和实

际生活机会, 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 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 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 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幼儿的思维特点 是以 具体形象思维为 主, 应注重引 导幼 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 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 , 不应为 追求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对幼儿进行灌输和强化训 练。

( 一) 科学探究

 标 1 亲近自然, 喜欢探究

3 ~ 4 岁 4 ~ 5 岁 5 ~ 6 岁

1 喜欢接触大自 然, 对周围的很多事物和现象感兴趣。

2 经常问各种问题, 或好奇地摆弄物品。

1 喜欢接触新事物, 经常问一些与新事物有关的问题。

2 常常动手动脑探索物体和材料, 并乐在其中。

1 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总是刨根问底。

2 能经常动手动脑寻找问题的答案。

3 探索中有所发现时感到兴奋和满足。

教育建议:

1 经常带幼儿接触大自然, 激发其好奇心与 探究欲望。如:为 幼儿提供一些有趣的探究工具, 用自己的好奇心和探究积极性感染和带动幼儿。和幼儿一起发现并分享周围 新奇、有趣的事物或现象, 一起寻找问题的答案。通过拍照 和画 图等方式保留和积累 有趣的探索与 发现。

2 真诚地接纳、多方面支持和鼓励幼儿的探索行为 。 如:认真对待幼儿的问题, 引导他们猜一猜、想一想, 有条件时和幼儿一起做一些简易 的调 查或有趣的小实验。容忍幼儿因探究而弄脏、弄乱、甚至破坏物品的行为 , 引导他们活动后做好收拾整理。多为幼儿选择一些能操作、多 变化、多功能的玩具材料或废旧材料, 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 鼓励幼儿拆装或动手自制玩具。

 标 2 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

3 ~ 4 岁 4 ~ 5 岁 5 ~ 6 岁

1 对感兴趣的事物能仔细观 察, 发现其明显特征。

2 能用多种感官或动作去探索物体, 关注动作所产生的结果。

1 能对事物或现象进行观察比较, 发现其相同与不同。

2 能根据观察结果提出问题, 并大胆猜测答案。

3 能通过简单的调查收集信息。

4 能用图画或其他符号进行记录。

1 能通过观察、比较与分析, 发现并描述不同种类物体的特征或某个事物前后的变化。

2 能用一定的方法验证自己的猜测。

3 在成人的帮助下能制定简单的调查计划并执行。

4 能用数字、 图画、 图表或其他符号记录。

5 探究中能与他人合作与交流。

教育建议:

1 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观察周围事物, 学习观察的基本方法, 培养观察与分类能力 。 如:

支持幼儿自发的观察活动, 对其发现表示赞赏。通过提问等方式引导幼儿思考并对事物进行比较观察和连续观察。引导幼儿在观察和探索的基础上, 尝试进行简单的分类、概括。如: 根据运动方式给动物分类, 根据生长环境给植物分类, 根据外部特征给物体分类等等。

2 支持和鼓励幼儿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动手动脑寻找答案或解决问题。 如:鼓励幼儿根据观察或发现提出值得继续探究的问题, 或成人提出有探究意义且能激发幼 儿兴趣的 问 题。 如: 皮球、轮胎、竹筒等物体滚动时都走直线吗? 怎样让橡皮泥球浮在水面上?支持和鼓励幼儿大胆联想、猜测问题的答案, 并设法验证。 如:玩风车时, 鼓励幼儿猜测风车转动方向 及速度快慢的原因和条件, 并实际去验证。支持、引导幼儿学习用适宜的方法探究和解决问题, 或为自己的想法收集证据。 如: 想知道院子里有多少种植物, 可以进行实地调查;想知道球在平地上还是在斜坡上滚得快, 可以动手试一试; 想证明影子的方向与太阳的位置有关, 可以做个小实验进行验证等。

3 鼓励和引导幼儿学习做简单的计划和记录, 并与他人交流分享。 如:和幼儿共同 制 定调 查计划 , 讨论调 查对象、步骤和方法等, 也可以和幼儿一起设法用 图画 、箭头等标识呈现计划 。鼓励幼儿用 绘画 、照 相、做标本等办法记录观察和探究的过程与结果, 注意要让记录有意义, 通过记录帮助幼儿丰富观察经验、建立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分享发现。支持幼儿与同伴合作探究与分享交流, 引导他们在交流中尝试整理、概括自 己探究的成果, 体验合作探究和发现的乐趣。 如一起讨论和分享自己的问题与发现, 一起想办法收集资料和验证猜测 。

4 帮助幼儿回顾自己探究过程, 讨论自己做了什么 , 怎么做的, 结果与计划目标是否一致, 分析一下原因以及下一步要怎样做等。

 标 3 在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

3 ~ 4 岁 4 ~ 5 岁 5 ~ 6 岁

1 认识常见的动植物, 能注意 并 发 现 周 围 的 动 植物是多种多样的。

2 能感知和发现物 体和材料的软硬、 光滑和粗糙等特性。

3 能感知和体验天气对自己生活和活动的影响。初步了解和体会动植物和人们生活的关系。

1 能感知和发现动植物的生长变化及其基本条件。

2 能感知和发现常见材料的溶解、传热等性质或用途。

3 能感知和发现简单物理现象, 如物体形态或位置变化等。

4 能感知和发现不同季节的特点, 体验季节对动植物和人的影响。

5 初步感知常用科技产品与自己生活的关系, 知道科技产品有利也有弊。

1 能察觉到动植物的外形特征、习性与生存环境的适应关系。

2 能发现常见物体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3 能探索并发现常见的物理现象产生的条件或影响因素, 如影子、沉浮等。

4 感知并了解季节变化的周期性, 知道变化的顺序。

5 初步了解人们的生活与自然环境的密切关系,知道尊重和珍惜生命, 保护环境。

教育建议:

1 支持幼儿在接触自然、生活事物和现象中积累 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 如:和幼儿一起通过户外活动、参观考察、种植和饲 养活动, 感知生物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以及生长发育、繁殖和死亡的过程。给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和适宜的工具, 支持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探索并感知常见物质、材料的特性和物体的结构特点 。

2 引导幼儿在探究中思考, 尝试进行简单的推理和分析, 发现事物之间明显的关联。 如:引 导5岁以上幼儿关注和思考动 植物的 外部 特征、习性与生活环境对动植物生存的意义。 如兔子的长耳朵具有自我保护的作用 ; 植物种子的形状有助于其传播等。引导幼儿根据常见物质、材料的特性和物体的结构特点 , 推测 和证实它们的用 途。 如: 带轮子的物体方便移动; 不同用途的车辆有不同的结构等等。

3 引导幼儿关注和了解自然、科技产品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逐渐懂得热爱、尊重、保护自然。 如:结合幼儿的生活需要, 引导他们体会人与自然、动植物的依赖关系 。 如: 动植物、季节变化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常见灾害性天气给人们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影响等。和幼儿一起讨论常见科技产品的用途和弊端, 如: 汽车等交通工具给生活带来的方便和对环境的污染等。

( 二) 数学认知

 标 1 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

3 ~ 4 岁 4 ~ 5 岁 5 ~ 6 岁

1 感知和发现周围物体的形状是多种多样的, 对不同的形状感兴趣。

2 体验和发现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数。

1 在指导下, 感知和体会有些事物可以用形状来描述。

2 在指导下, 感知和体会有些事物可以用数来描述, 对环境中各种数字的含义有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1 能发现事物简单的排列规律, 并尝试创造新的排列规律。

2 能发现生活中许多问题都可以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 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

教育建议:

1 引导幼儿注意事物的形状特征, 尝试用表示形状的词来描述事物, 体会描述的生动形象性和趣味性。 如:参观游览后, 和幼儿一起谈论所看到 的事物的形状, 鼓励幼儿产生联想, 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如: 熊猫的身体圆圆的, 全身好像是一个个的圆形组成的。和幼儿交谈或读书讲故事时, 适当地运用一些有关形状的词汇来描述事物, 如看图片时, 和幼儿讨论奥运会场馆的形状, 体会为什么有的场馆叫 “ 水立方冶 , 有的叫 “ 鸟 巢冶 。

2 引导幼儿感知和体会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数, 关注周围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数的信息, 体会数可以代表不同的意义。 如:和幼儿一起寻找发现生活中用数字作标识的事物, 如电话号码、时钟、日历和商品的价签等。引导幼儿了 解和感受数用在不同的地方, 表示的意义是不一样的。 如天气预报中表示气温的数代表冷热状况; 钟表上的数表明时间的早晚等。鼓励幼儿尝试使用 数的信息进行一些简单的推理。 如知道今天是星期五, 能推断明 天是星期六, 爸爸妈妈休息。

3 引导幼儿观察发现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事物, 体会其中的排列特点与规律, 并尝试自己创造出新的排列规律。 如:和幼儿一起发现和体会按一定顺序排列的队形整齐有序。提供具有重复性旋律和词语的音乐、儿歌和故事, 或利用环境中有序排列的图案( 如按颜色间隔排列的瓷砖、 按形状间隔排列的珠帘等) , 鼓励幼儿发现和感受其中的规律。鼓励幼儿尝试自己设计有规律的花边图案、创编有一定规律的动作, 或者按某种规律进行搭建活动。引导幼儿体会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有一定顺序和规律的, 如一周七天的顺序是从周一到周日 , 一年四季按照春夏秋冬轮回等。

4 鼓励和支持幼儿发现、尝试解决日常生活中需要用到数学的问题, 体会数学的用处。 如:

拍球、 跳绳、 跳远或投沙包时, 可通过数数、 测量的方法确定名次。讨论春游去哪里玩时, 让幼儿商量想去哪里玩? 每个想去的地方有多少人? 根据统计结果做出决定。滑滑梯时, 按照 “ 先来先玩冶 的规则有序地排队玩。

目标2 感知和理解数、量及数量关系

3 ~ 4 岁 4 ~ 5 岁 5 ~ 6 岁

1 能感知和区分物体的大小、 多少、 高矮长短等量方面的特点, 并能用相应的词表示。

2 能通过一 一 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

3 能手口一 致地点数5个以内的物体, 并能说出总数。 能按数取物。

4 能用数词描述事物或动作。如我有4本图书。

1 能感知和区分物体的粗细、厚薄、 轻重等量方面的特点, 并能用相应的

词语描述。

2 能通过数数比 较两组物体的多少。

3 能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如 5 比 4多 1;2 和 3 合在一起是 5。

4 会用数词描述事物的排列顺序和位置。

1 初步理解量的相对性。

2 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 如 合 并 或 拿 取 ) 理 解“ 加冶 和“ 减冶 的实际意义。

3 能通过实物操作或其它方法进行10以内的加减运算。

4 能用简单的记录表、统计图等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

教育建议:

1 引 导幼儿感知和理解事物“ 量冶的特征。 如:感知常见事物的大小、多少 、高矮、粗细等量的特征, 学习使用相应的词汇描述这些特征。结合具体事物 让幼儿通过多次比较 逐渐理 解“ 量冶是相对的。如小亮比小明高, 但比小强矮。收拾物品 时, 根据情况, 鼓励幼 儿按照物体量的特征分类整理。

如整理图书时按照大小摆放。

2 结合日常生活, 指导幼儿学习通过对应或数数的方式比较物体的多少 。 如:鼓励幼儿在一对一配对的过程中发现两组物体的多少 。 如, 在给桌子上的每个碗配上勺子时, 发现碗和勺多少的不同 。鼓励幼儿通过数数比较两样东西的多少 。 如数一数有多少个苹果, 多少个梨, 判断苹果和梨哪个多 , 哪个少 。

3 利用生活和游戏中的实际情境, 引导幼儿理解数概念。 如:结合生活需要, 和幼儿一起手 口一 致点数物体, 得出物体的总数。通过点数的方式让幼儿体会物体的数量不会因排列形式、空间位置的不同 而发生变化。 如鼓励幼儿将一定数量的扣子以不同的形式

摆放, 体会扣子的数量是不变的。结合日常生活, 为幼儿提供“ 按数取物冶的机会, 如游戏时, 请幼儿按要求拿出 几个球。

4 通过实物操作引导幼儿理解数与数之间的关系 , 并用 “ 加冶 或“ 减冶 的办法来解决问题。 如:游戏中遇到 让 4 个小动物住进两间房子的问题, 或生活中遇到将 5 块饼干分给两个小朋友问题时, 让幼儿尝试不同 的分法。鼓励幼儿尝试自 己解决生活中 的数学问题。 如家里来了 5 位客人, 桌子上只 有 3 个杯子, 还需要几个杯子等。购少 量物品 时, 有意识地鼓励幼儿参与 计算和付款的过程等。

目标 3 感知形状与空间关系

3 ~ 4 岁 4 ~ 5 岁 5 ~ 6 岁

1 能注意物体较明显 的形状特征, 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2 能感知物体基本的空间位置与方位, 理解上下、前后、里外等方位词。

1 能感知物体的形体结构特征, 画出 或拼搭出该物体的造型。

2 能感知和发现常见几何图形的基本特征, 并能进行分类。

3 能使用上下、前后、里外、中 间、旁边等方位词描述物体的位置和运动方向。

1 能用常见的几何形 体有创意地拼搭和画出物体的造型。

2 能按语言指示或根据简单示意图正确取放物品。

3 能辨别自己的左右。

教育建议:

1 用多种方法帮助幼儿在物体与几何形体之间建立联系 。如:引导幼儿感受生活中各种物品 的形状特征, 并尝试识别和描述。如感受和识别 盘子、桌子、车轮、地砖等物品 的形状特征。鼓励和支持幼儿用 积木、纸盒、拼板等各种形状材料进行建构游戏或制作活动。 如用 长方形的纸盒加两个圆形瓶盖制 作“ 汽车冶 。收拾整理积木时, 引导幼儿体验图形之间 的转换。如两个三 角形可组合成一个正方形, 两个正方形可组合成一个长方形。引导幼儿注意观察生活物品的图形特征, 鼓励他们按形状分类整理物品 。

2 丰富幼儿空间方位识别的经验, 引导幼儿运用空间方位经验解决问题。 如:请幼儿取放物体时, 使用他们能够理解的方位词, 如把桌子下面的东西放到窗台上, 把花盆放在大树旁边等。和幼儿一起识别熟悉场所的位置。 如超市在家的旁边, 邮局在幼儿园的前面。在体育、 音乐和舞蹈活动中 , 引导幼儿感受空间方位和运动方向 。和幼儿玩按指令找宝的游戏。 对年龄小的幼儿要求他们按语言指令寻找, 对年龄大些的幼儿可要求按照简单的示意图寻找。

五、艺术

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 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 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 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 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 , 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 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幼儿对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不同于成人, 他们表达自己认识和情感的方式也有别于成人。 幼儿独特的笔触、动作和语言往往蕴含着丰 富的想象和情感, 成人应对幼儿的艺术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 不能用自己的审美标准去评判幼儿, 更不能为 追求结果的“ 完美冶而对幼儿进行千篇一律的训练, 以免扼杀其想象与创造的萌芽。

( 一) 感受与 欣赏

 标 1 喜欢自 然界与生活中美的事物

3 ~ 4 岁 4 ~ 5 岁 5 ~ 6 岁

1 喜欢观看花草树木、日月星空等大自然中美的事物。

2 容易被自然界中的鸟鸣、 风声、 雨声等好听的声音所吸引。

1 在欣赏自然界和生活环境中美的事物时, 关注其色彩、形态等特征。

2 喜欢倾听各种好听的声音, 感知声音的高低、长短、强弱等变化。

1 乐于收集美的物品或向别人介绍所发现的美的事物。

2 乐于模仿自然界和生活环境中有特点的声音,并产生相应的联想。

教育建议:

1 和幼儿一起感 受、发现和欣赏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中美的事物。 如:让幼儿多接触大自 然, 感受和欣赏美丽的景色和好听的声音。经常带幼儿参观园林、名 胜古迹等人文景观, 讲讲有关的历史故事、传说, 与 幼儿一起讨论和交流对美的感受。

2 和幼儿一起发现美的事物的特征, 感受和欣赏美。 如:让幼儿观察常见动植物以 及其它 物体, 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语言、动作等描述它 们 美的方面, 如颜色、形状、形态等。让幼儿倾听和分辨各种声响, 引 导幼 儿用 自 己 的 方式来表达他对音色、强弱、快慢的感受。

支持幼儿收集喜欢的物品 并和他一起欣赏。

 标 2 喜欢欣赏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和作品

3 ~ 4 岁 4 ~ 5 岁 5 ~ 6 岁

1 喜欢听音 乐 或 观看舞蹈、戏剧等表演。

2郾 乐于观看绘画、泥塑或

其它艺术形式的作品。

1 能够专心地观看自己喜欢的文艺演出或艺术品, 有模仿和参与的愿望。

2 欣赏艺术作品时会产生相应的联想和情绪反应。

1 艺术欣赏 时常常用表情、 动 作、 语言等方式表达自己的理解。

2 愿意和别人分享、交流自己喜爱的艺术作品和美感体验。

教育建议:

1 创造条件让幼儿接触多种艺术形式和作品 。 如:经常让幼儿接触适宜的、各种形式的音乐作品 , 丰富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和幼儿一起用图画 、手工制品等装饰和美化环境。 带幼儿观看或共同参与传统民间艺术和地方民俗文化活动, 如皮影戏、剪纸和捏面人等。有条件的情况下, 带幼 儿去剧 院、美术馆、博物馆等欣赏文艺 表演和艺术作品 。

2 尊重幼儿的兴趣和独特感受, 理解他们 欣赏时的行为 。 如:理解和尊重幼儿在欣赏艺术 作品时的手舞足蹈、 即兴模仿等行为 。当 幼儿主动介绍自己喜爱的舞蹈、戏曲 、绘画 或 工艺品时, 要耐心倾听并给予积极回应和鼓励。

( 二) 表现与创造

 标 1 喜欢进行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

3 ~ 4 岁 4 ~ 5 岁 5 ~ 6 岁

1 经常自哼自唱或模仿有趣的动作、 表情和声调。

2 经常涂涂画画、粘粘贴贴并乐在其中。

1 经常唱唱跳跳, 愿意参加歌唱、律动、舞蹈、表演等活动。

1 经常用绘画、捏泥、手工制作等多种方式表现自己的所见所想。

1 积极参与艺术活动, 有自己比较喜欢的活动形式。

2 能用多种工具、材料或不同的表现手法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象。

3 艺术活动中能与他人相互配合, 也能独立表现。

教育建议:

1 创造机会和条件, 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 提供丰富的便于幼儿取放的材料、工具或物品 , 支持幼儿进行自主绘画 、手工、歌唱、表演等艺术活动。经常和幼儿一起唱 歌、表 演、绘画 、制 作, 共同分享艺术活动的乐趣。

2 营造安全的心理氛围 , 让幼儿敢于并乐于表达表现。 如:欣赏和回应幼儿的哼哼唱唱、模仿表演等自发的艺术活动, 赞赏他独特的表现方式。在幼儿自主表达创作过程中 , 不做过多干预或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幼儿, 在幼儿需要时再给予具体的帮助。了解并倾听幼儿艺术表现的想法或感受, 领会并尊重幼儿的创作意图, 不简单用 “ 像不像冶 、“ 好不好冶 等成人标准来评价。展示幼儿的作品 , 鼓励幼儿用自己的作品或艺术品布置环境。

 标 2 具有初步的艺术表现与创造能力

3 ~ 4 岁 4 ~ 5 岁 5 ~ 6 岁

1 能模仿学唱短小歌曲。

2 能跟随熟悉的音乐做身体动作。

3 能用声 音、 动 作、 姿态模拟自然界的事物和生活情景。

4 能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彩大体画出自己想画的人或事物。

1 能用自然的、音量适中的声音基本准确地唱歌。

2 能通过即兴哼唱、即兴表演或给熟悉的歌曲编词来表达自己的心情。

3 能用拍手、踏脚等身体动作或可敲击的物品敲打节拍和基本节奏。

4 能运用绘画、手工制作等表现自己观察到或想象的事物。

1 能用基本准确的节奏和音调唱歌。

2 能用律动或简单的舞蹈动作表现自己的情绪或自然界的情景。

3 能自编自演故事, 并为表演选择和搭配简单的服饰、道具或布景。

4 能用自己制作的美术作品布置环境、美化生活。

教育建议:

1 尊重幼儿自发的表现和创造, 并给予适当的指导。 如:鼓励幼儿在生活中细心观察、 体验, 为艺术活动积累经验与素材。 如, 观察不同 树种的形态、色彩等。提供丰富的材料, 如图书 、照 片 、绘画 或音乐作品 等, 让幼儿自主选择,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模仿或创作, 成人不做过多要求。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 与幼儿共同确定艺术表达表现的主题, 引导幼儿围 绕主题展开想象, 进行艺术表现。幼儿绘画时, 不宜提供范画 , 特别不应要求幼儿完全按照 范画来画 。肯定幼儿作品的优点 , 用表达自己感受的方式引导其提高。 如,“ 你的画用了这么多红颜色, 感觉就像过年一样喜庆冶 、“ 你扮演的大灰狼声音真像, 要是表情再凶 一点就更好了冶等。

第四章 学前教育其他主要政策法规

一、《中国儿童发展纲要》

二、《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

三、《幼儿园管理条例》

四、《幼儿园工作规程》

五、《教育部关于规范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纠正“ 小学化冶现象的通知》

六、《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七、《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

八、《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

九、《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学前教育的实施意见》

十、《江西省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十项规定

 

  • 2021年教招课程,新一期即将开课!
  • 2021年幼儿教师招聘培训课程即将开课!
  • 【幼儿教师】幼儿教师协议班-全程确保协议班
  • 【幼儿教师】幼儿教师协议班-全程“上岸”协议班(住宿班)
  • 【中小学教师】中小学教师全程协议班—全程确保班
  • 【中小学教师】中小学教师全程协议班—全程“上岸”班
  • 【幼儿教师】幼儿教师协议班-全程“上岸”协议班(周末班)
  • 【中小学教师】中小学教师全程协议班—周末全程“上岸”班
友情链接:中国教育考试网中小学教师资格网南昌人事考试网中国教师资格网学信网江西人事考试网

电话:400-888-6175

南昌【01】 赣州【02】 宜春【03】 萍乡【04】 吉安【05】 抚州【06】 上饶【07】 九江【08】 景德镇【09】 鹰潭【11】 新余【12】

备案号:赣ICP备18013444号-1

马文浩
卓兴教育在线咨询
吴老师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陈老师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廖老师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余老师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胡老师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冯老师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